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-26页 |
1.1 前言 | 第11-13页 |
1.2 材料研究的量子化学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2.1 从头算起方法 | 第14页 |
1.2.2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2.3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3 材料研究的分子力学模拟方法 | 第16-21页 |
1.3.1 分子力学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2 分子动力学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4 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算法 | 第21页 |
1.5 前人的研究成果 | 第21-23页 |
1.5.1 金属离子—惰性原子团簇的结构与成簇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5.2 流体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| 第22-23页 |
1.6 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| 第23-25页 |
1.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金属离子—氦原子团簇的结构及成簇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| 第26-56页 |
2.1 引言 | 第26-27页 |
2.2 量化计算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 铍离子—氦原子团簇 | 第28-36页 |
2.3.1 计算方法比较 | 第28-31页 |
2.3.2 计算基组比较 | 第31-36页 |
2.4 镁离子—氦原子团簇 | 第36-54页 |
2.4.1 计算方法比较 | 第36-38页 |
2.4.2 Mg~+He_n(n=1-10)团簇的结构研究 | 第38-41页 |
2.4.3 Mg~(2+)He_n(n=1-10)团簇的结构研究 | 第41-45页 |
2.4.4 Mg~+He_n(n=1-10)和Mg~(2+)He_n(n=1-10)的分析比较 | 第45-54页 |
2.5 Mg~+He_n(n=1-10)和Be~+He_n(n=1-12)的分析比较 | 第5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三章 氢气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| 第56-74页 |
3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3.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| 第57-61页 |
3.2.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类 | 第59-60页 |
3.2.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设计 | 第60-61页 |
3.3 计算理论和方法 | 第61-65页 |
3.3.1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61-63页 |
3.3.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计算模型 | 第63-65页 |
3.4 参数设置 | 第65-66页 |
3.5 模拟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2页 |
3.5.1 角落位置的吸附 | 第67-69页 |
3.5.2 苯环位置的吸附 | 第69-72页 |
3.5.3 结果讨论 | 第7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四章 气体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74-90页 |
4.1 引言 | 第74-76页 |
4.2 模拟理论与方法 | 第76-79页 |
4.2.1 COMPASS力场 | 第76-78页 |
4.2.2 计算方法 | 第78-79页 |
4.3 模拟结果与讨论 | 第79-89页 |
4.3.1 原子电荷计算 | 第79-81页 |
4.3.2 三种力场计算气体在MOF-5中最优吸附位置 | 第81-85页 |
4.3.3 温度和静电作用对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85-8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五章 QM/MM方法研究氢气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的吸附能 | 第90-103页 |
5.1 引言 | 第90-91页 |
5.2 QM/MM理论 | 第91-94页 |
5.2.1 能量分割法 | 第91-92页 |
5.2.2 能量扣除法 | 第92-93页 |
5.2.3 自洽场法 | 第93页 |
5.2.4 区域的划分 | 第93-94页 |
5.3 QM/MM计算MOF-5中吸附氢分子的方法 | 第94-96页 |
5.4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96-102页 |
5.4.1 氢分子在MOF-5材料中的吸附势能曲线 | 第96-100页 |
5.4.2 MOF-5中苯环位置吸附氢分子的优化结果 | 第100-10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26-12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