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 | 第1-7页 |
一 对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的冲突的本体分析 | 第7-12页 |
(一) 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的冲突的基本界定 | 第7-9页 |
1 、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冲突的概念 | 第7页 |
2 、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冲突的表现形式 | 第7-9页 |
3 、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冲突的实质 | 第9页 |
(二) 辩证考量:对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的冲突的功能的认识 | 第9-12页 |
1 、积极功能认识 | 第9-11页 |
2 、消极功能认识 | 第11-12页 |
二 从民事司法解释权的角度看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冲突之产生 | 第12-17页 |
(一) 权利侵蚀:民事司法解释权与民事立法解释权 | 第12-15页 |
1 、权力缺席:没有建树的民事立法权 | 第12-13页 |
2 、民事立法解释权缺席的原因 | 第13-15页 |
(二) 没有监督的民事司法解释权 | 第15-17页 |
1 、权力的自律:内部约束机制的缺乏 | 第15-16页 |
2 、权力的他律:外部监督机制的缺乏 | 第16-17页 |
三 从司法解释的方法角度看民事司法解释与民事立法冲突之产生 | 第17-22页 |
(一) 方法上的误区 | 第17-19页 |
(二) 文本与解释 | 第19-22页 |
1 、意蕴与解释语言 | 第19-20页 |
2 、词义的选择 | 第20-22页 |
四 制度选择:以法官解释为主要内容的判例制度 | 第22-30页 |
(一) 为立法解释定位 | 第22-25页 |
1 、性质界定:立法解释是为立法行为 | 第22-23页 |
2 、功能界定:主动监督与被动解释的结合 | 第23-25页 |
(二) 建立以法官解释为主要内容的判例制度 | 第25-30页 |
1 、内核:依法官解释为中心 | 第25-27页 |
2 、框架:判例制度 | 第27-30页 |
结论 | 第30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