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金元全真心学概述 | 第1-36页 |
第一节全真教及全真心学诞生的背景 | 第10-15页 |
第二节从全真释义看全真心学 | 第15-18页 |
第三节全真心学之要旨 | 第18-25页 |
一、王重阳的心性思想 | 第18-19页 |
二、马丹阳的清静修养论 | 第19-20页 |
三、丘处机及龙门派的心性理论 | 第20-22页 |
四、盘山派的心性理论 | 第22-24页 |
五、后期全真教的心性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全真心学对儒道释的融合与借鉴 | 第25-36页 |
第二章明心见性 性命双修--王重阳及全真早期心性论 | 第36-61页 |
第一节王重阳与全真教之创立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收徒立会 阐释心学 | 第37-47页 |
第三节王重阳及全真早期的心性思想 | 第47-61页 |
一、道本体 | 第48-50页 |
二、心主体与心本体 | 第50-53页 |
三、识心见性 | 第53-57页 |
四、性命双修 | 第57-61页 |
第三章以心合性 清静无为--马丹阳的清静修养论 | 第61-75页 |
第一节马钰及全真教之发展 | 第61-67页 |
第二节清静修养理论 | 第67-75页 |
一、忘心见性 | 第67-69页 |
二、命中养性 | 第69-70页 |
三、清静无为 | 第70-75页 |
第四章内道外儒 积功累行--丘处机及龙门派的心性思想 | 第75-110页 |
第一节一代宗师丘处机 | 第75-80页 |
第二节长春西游 龙马相会 | 第80-87页 |
第三节丘处机及龙门派的心性思想 | 第87-98页 |
一、修心论 | 第88-91页 |
二、炼性论 | 第91-93页 |
三、功行论 | 第93-98页 |
第四节大丹功法与养生理论 | 第98-110页 |
一、大丹功法 | 第98-104页 |
二、顺时养生论 | 第104-110页 |
第五章以道合禅 境上炼心--郝大通及盘山派的心性理论 | 第110-127页 |
第一节郝大通从教历程 | 第110-111页 |
第二节郝大通的大易图像说 | 第111-114页 |
第三节卦爻周天丹道法 | 第114-115页 |
第四节王志谨及盘山派的心性理论 | 第115-127页 |
一、以道合禅 | 第116-117页 |
二、境上炼心 | 第117-120页 |
三、功行双全 | 第120-122页 |
四、心性道合一 | 第122-127页 |
第六章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一谭处端 刘长生 王处一 孙不二的心性思想 | 第127-162页 |
第一节谭处端的从教经历与心性见解 | 第127-134页 |
第二节刘处玄的心路历程及心学特色 | 第134-141页 |
第三节王处一对全真教的独特贡献 | 第141-149页 |
一、胶东传教 构筑全真教的大后方 | 第142-145页 |
二、五次诏见 助全真教走出困境 | 第145-148页 |
三、王处一的内丹心性思想 | 第148-149页 |
第四节孙不二的女丹功法 | 第149-162页 |
一、从教历程 | 第150-151页 |
二、女丹功法 | 第151-162页 |
第七章身心合一 性命圆融--后期全真道的心性思想 | 第162-183页 |
第一节后期全真教的三教之道 | 第162-165页 |
第二节李道纯的身心合一论 | 第165-169页 |
第三节李道纯的性命圆融思想 | 第169-173页 |
第四节陈致虚的逆反生化论 | 第173-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