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·毛细管电泳样品预处理 | 第11页 |
·样品预处理与毛细管电泳耦合方式 | 第11-12页 |
·基于色谱原理的预处理 | 第12-14页 |
·固相萃取 | 第13页 |
·固相微萃取 | 第13-14页 |
·液液萃取 | 第14页 |
·基于电泳原理的预处理 | 第14-16页 |
·样品堆积 | 第14-15页 |
·等速电泳 | 第15-16页 |
·膜分离技术与毛细管电泳联用 | 第16-22页 |
·过滤 | 第16页 |
·透析 | 第16-18页 |
·电渗析 | 第18-19页 |
·膜萃取 | 第19页 |
·微透析 | 第19-22页 |
·本课题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2 相转化法制膜基础 | 第24-29页 |
·膜的分类与制法 | 第24页 |
·相转化法 | 第24-26页 |
·相转化法分类 | 第25-26页 |
·制膜材料 | 第26页 |
·相转化法成膜机理 | 第26页 |
·影响相转化膜形态的因素 | 第26-29页 |
·溶剂与非溶剂 | 第26-27页 |
·聚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| 第27-28页 |
·凝结浴组成 | 第28页 |
·添加剂 | 第28-29页 |
3 透析进样毛细管电泳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价 | 第29-41页 |
·引言 | 第2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9-31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29-30页 |
·膜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性能考察 | 第30页 |
·平衡透析进样 | 第30页 |
·电化学检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咖啡牛奶中游离咖啡因的测定 | 第3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9页 |
·接口设计 | 第31页 |
·制膜材料及工艺条件 | 第31-32页 |
·膜的位置与结构 | 第32-33页 |
·膜对样品的净化能力 | 第33-34页 |
·截割分子量控制 | 第34页 |
·膜对电泳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膜的稳定性和制膜重现性 | 第35-36页 |
·平衡透析进样研究 | 第36-37页 |
·电化学检测性能 | 第37-39页 |
·咖啡牛奶中游离咖啡因的测定 | 第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4 在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——异丙嗪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测定 | 第41-48页 |
·引言 | 第41-43页 |
·相互作用分析 | 第41页 |
·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本章的研究内容 | 第4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3-44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43页 |
·操作步骤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6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44-45页 |
·结合常数的计算 | 第45-46页 |
·结合机理 | 第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8页 |
5 透析进样毛细管电泳测定全血血糖浓度 | 第48-54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血糖浓度及其意义 | 第48页 |
·血糖浓度测定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49页 |
·铜微电极制作 | 第49页 |
·循环伏安法 | 第49页 |
·电泳及检测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测定步骤 | 第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3页 |
·葡萄糖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活性 | 第50页 |
·检测电位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·电泳缓冲液与检测池溶液的选择 | 第51页 |
·全血中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| 第51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5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66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