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提要 | 第1-3页 |
| SYNOPSIS | 第3-4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4-8页 |
| 目录 | 第8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3页 |
| 一、选题动机 | 第9页 |
| 二、关于“benchmarking”的中文翻译 | 第9-10页 |
| 三、国际和国内对高等教育基准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四、选题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第一章 高等教育基准法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3-20页 |
| 一、基准法的由来 | 第13-14页 |
| 二、基准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三、基准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盛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原因 | 第15-20页 |
| 第二章 高等教育基准法的基本问题 | 第20-31页 |
| 一、定义 | 第20-21页 |
| 二、分类 | 第21-24页 |
| 三、使用的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四、实施步骤 | 第26-28页 |
| 五、原则 | 第28-29页 |
| 六、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高等教育基准法的运用 | 第31-48页 |
| 一、国外高等教育领域基准法的实践现状 | 第31-39页 |
| 1、发展现状 | 第31-35页 |
| 2、各国的运用情况 | 第35-38页 |
| 3、研究情况 | 第38-39页 |
| 二、个案分析——芬兰奥卢大学的“创造性基准法”计划 | 第39-48页 |
| 第四章 高等教育基准法分析 | 第48-57页 |
| 一、特征 | 第48-50页 |
| 二、优点 | 第50-52页 |
| 三、经验 | 第52-54页 |
| 四、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| 第54-57页 |
| 第五章 高等教育基准法的前景与启示 | 第57-62页 |
| 一、前景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二、对我国的启示 | 第59-62页 |
| 结语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