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哈耶克法治思想概述 | 第8-18页 |
第一节 法治的涵义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法治的属性要求或原则要素 | 第9-11页 |
一 法的一般性与抽象性 | 第9-10页 |
二、法的公知性和确定性 | 第10页 |
三、法的平等性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法治的制度安排和程序保障 | 第11-18页 |
一、民主宪政及公民自治 | 第12-13页 |
二、权力分立及司法独立 | 第13-14页 |
三、公众意见构成对国家权力的有效限制 | 第14-16页 |
四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限度和司法审查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模式与经验教训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模式 | 第18-21页 |
一、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| 第19页 |
二、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| 第19-20页 |
三、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 | 第20页 |
四、发达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| 第21-25页 |
一、强调领袖个人权威而否定法律权威 | 第22-23页 |
二、用党的政策代替法律 | 第23页 |
三、执法司法队伍素质不高,法律实施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。 | 第23-24页 |
四、重实体、轻程序 | 第24-25页 |
五、重国家轻个人、重义务轻权利 | 第25页 |
第三章 哈耶克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 | 第25-37页 |
第一节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| 第26-29页 |
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 | 第29-32页 |
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法制体制 | 第32-35页 |
第四节 对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控制 | 第35-37页 |
一、外在控制 | 第35-36页 |
二、内在控制 | 第36-37页 |
结语:展望21世纪的中国法治社会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后记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