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中医诊断学论文

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常见证型计量诊断的初步研究

引言第1-19页
第一部分 理论探讨与文献复习第19-33页
 第一节 理论探讨第19-23页
  一、应激学说第19-21页
  二、心理应激与七情致病的关系第21-22页
  三、心理应激与中医证的关系第22-23页
 第二节 研究现状第23-30页
  一、应激研究第23-24页
  二、七情致病理论研究第24页
  三、心理应激—七情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第24-26页
  四、中医计量诊断研究第26-30页
 参考文献第30-33页
第二部分 研究报告第33-106页
 一、研究目标第33页
 二、调查表说明第33-34页
 三、研究对象第34-35页
 四、研究方法第35-38页
 第一节、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理论探讨第38-42页
  一、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析第38-39页
  二、中医情志伤脏规律探讨第39-42页
 第二节 心理应激人群常见中医证型计量诊断研究第42-105页
  一、肝气郁结证计量诊断研究第42-63页
   (一) 研究对象与分组第42页
   (二) 研究方法与结果第42-59页
   (三) 讨论第59-63页
  二、肝气犯脾证计量诊断研究第63-78页
   (一) 研究对象与分组第63页
   (二) 研究方法与结果第63-75页
   (三) 讨论第75-78页
  三、肝气犯胃证计量诊断研究第78-93页
   (一) 研究对象与分组第78页
   (二) 研究方法与结果第78-90页
   (三) 讨论第90-93页
  四、胆气虚证计量诊断研究第93-105页
   (一) 研究对象与分组第93页
   (二) 研究方法与结果第93-103页
   (三) 讨论第103-105页
 参考文献第105-106页
第三部分 小结第106-117页
 第一节 研究结论第106-109页
  一、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第106页
  二、心理应激人群常见中医证型的计量诊断研究第106-108页
  三、研究的创新性第108-109页
 第二节 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第109-115页
  一、存在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09页
  二、思考与展望第109-115页
 参考文献第115-117页
附录第117-124页
致谢第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敏C-反应蛋白、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
下一篇:中国古建筑选址研究--以桂林古建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