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3页 |
上篇 文献研究 | 第13-28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二、中医对先兆性流产的认识 | 第13-19页 |
(一) 古代医家对“胎漏”、“胎动不安”的认识 | 第13-16页 |
(二) 现代中医学对先兆性流产的认识 | 第16-19页 |
三、现代医学对先兆性流产的认识 | 第19-22页 |
(一) 现代医学对先兆性流产病因的认识 | 第19-21页 |
(二) 现代医学对先兆性流产的治疗 | 第21-22页 |
四、中医药对先兆性流产的实验研究进展 | 第22-24页 |
1、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2、中药对先兆性流产作用机理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五、“助孕3号方”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5页 |
六、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| 第25-26页 |
七、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| 第26-28页 |
下篇 实验研究 | 第28-48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28页 |
二、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5页 |
1、实验动物 | 第28页 |
2、实验仪器 | 第28页 |
3、药物及溶液 | 第28-29页 |
4、分组及给药 | 第29页 |
5、先兆流产动物模型建立 | 第29-30页 |
6、统计方法 | 第30页 |
7、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30-35页 |
实验一、在体子宫宫缩实验 | 第30页 |
实验二、血清孕酮、雌二醇含量检测 | 第30-32页 |
实验三、血浆6-酮-前列腺素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实验四、血浆血栓素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实验五、血浆β-内啡肽测定 | 第34-35页 |
三、实验结果 | 第35-39页 |
1、动物一般情况和子宫形态学改变 | 第35-36页 |
2、助孕3号方对先兆性流产SD大鼠在体子宫宫缩实验研究结果 | 第36-37页 |
3、助孕3号方对先兆性流产SD大鼠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、各组先兆性流产SD大鼠血浆中β—内腓肽含量的变化 | 第38页 |
5、各组先兆性流产SD大鼠血浆中血栓素和6—酮-PGF_(1a)含量的变化 | 第38-39页 |
四、讨论 | 第39-48页 |
(一) 关于本研究实验方法的评价 | 第39-42页 |
1、有关先兆性流产动物模型建立的说明 | 第39-40页 |
2、在体子宫收缩实验方法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3、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| 第41-42页 |
(二) 助孕3号方防治先兆性流产机理的探讨 | 第42-47页 |
1、对孕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| 第42页 |
2、对在体子宫兴奋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、对性激素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、对血浆β-内啡肽、血栓素、6-酮-前列腺素F_(1a)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(三) 结论 | 第47页 |
(四)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图 | 第53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