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科学、科学研究论文--情报学、情报工作论文--情报检索论文

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系统研究--理论分析与系统实现

中文摘要第1-8页
英文摘要第8-16页
0 前言第16-30页
 0.1 语义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第16-26页
  0.1.1 本体技术开始应用于信息系统第16-21页
  0.1.2 知识管理研究逐步工程化第21-23页
  0.1.3 语义互联网开始萌芽第23-24页
  0.1.4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取得进步第24-26页
 0.2 语义信息系统的研究意义第26-27页
 0.3 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思路第27-28页
 0.4 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8-29页
 0.5 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9-30页
1 语义信息系统概述第30-41页
 1.1 什么是语义信息系统第30-31页
  1.1.1 信息与语义信息第30-31页
  1.1.2 信息系统和语义信息系统第31页
 1.2 语义信息系统的构成第31-36页
  1.2.1 语义描述子系统第33-34页
  1.2.2 语义提取子系统第34页
  1.2.3 语义存储子系统第34-35页
  1.2.4 语义查询子系统第35-36页
  1.2.5 语义输出子系统第36页
 1.3 语义信息系统的特性第36-39页
  1.3.1 语义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第37页
  1.3.2 语义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第37-38页
  1.3.3 语义信息系统与竞争情报系统第38页
  1.3.4 语义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第38-39页
 1.4 语义信息系统构建第39页
 1.5 小结第39-41页
2 语义信息系统的基础——本体第41-64页
 2.1 本体概述第41-48页
  2.1.1 本体的定义第42-45页
  2.1.2 本体的分类第45-46页
  2.1.3 本体与叙词表的关系第46-48页
 2.2 常用的本体第48-53页
  2.2.1 WordNet第48-50页
  2.2.2 知网第50-52页
  2.2.3 SUMO第52-53页
 2.3 本体的构建方法第53-57页
  2.3.1 骨架法(Skeletal Methodology):第54-55页
  2.3.2 Methontology方法第55-56页
  2.3.3 循环获取过程(Cyclic Acquisition Process):第56-57页
 2.4 本体的自动获取第57-63页
  2.4.1 本体获取步骤第59-61页
  2.4.2 评估第61-63页
 2.5 小结第63-64页
3 语义信息描述第64-74页
 3.1 RDF和RDFS第65-67页
  3.1.1 RDF第65-66页
  3.1.2 RDFS第66-67页
 3.2 DAML第67-68页
 3.3 OWL第68-73页
  3.3.1 OWL Lite中的RDFS特征第69-70页
  3.3.2 OWL Lite中的等价与不等价第70-71页
  3.3.3 OWL Lite的属性特征第71页
  3.3.4 OWL Lite的性质限制第71-72页
  3.3.5 OWL Lite基数限制第72页
  3.3.6 OWL DL和OWL FULL的增值特征第72-73页
 3.4 小结第73-74页
4 语义信息提取第74-94页
 4.1 什么是语义信息提取第74-76页
 4.2 西文语义信息提取的原型分析第76-81页
  4.2.1 SMORE第76-77页
  4.2.2 OntoMat Annotiser第77-79页
  4.2.3 AeroDAML第79页
  4.2.4 Annotea第79-80页
  4.2.5 比较第80-81页
 4.3 中文语义信息提取的特殊性第81-88页
  4.3.1 词语切分第82-84页
  4.3.2 词性标注第84-85页
  4.3.3 句法分析第85-88页
 4.4 基于浅层句法分析的语义信息提取第88-93页
  4.4.1 语义实体提取第88-90页
  4.4.2 语义关系提取第90-93页
 4.5 小结第93-94页
5 语义信息检索第94-113页
 5.1 什么是语义检索第94-97页
 5.2 语义检索的原理第97-106页
  5.2.1 对检索入口赋予语义第97-99页
  5.2.2 对信息组织赋予语义第99-102页
  5.2.3 对检索结果赋予语义第102-104页
  5.2.4 利用语义描述本体进行推理第104-106页
 5.3 语义检索的实现第106-112页
  5.3.1 基于SOAP的检索实现第106-107页
  5.3.2 基于OWL-QL的检索实现第107-110页
  5.3.3 基于RDQL的检索实现第110-112页
  5.3.4 比较第112页
 5.4 小结第112-113页
6 语义信息输出可视化第113-120页
 6.1 语义信息可视化的目的与任务第113-115页
 6.2 语义信息可视化组件分析第115-119页
  6.2.1 TGVizTab第115-116页
  6.2.2 OntoViz第116-117页
  6.2.3 Jambalaya第117-118页
  6.2.4 OntoRama第118-119页
  6.2.5 比较第119页
 6.3 小结第119-120页
7 国共两党合作语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20-152页
 7.1 GGHZ-SIS开发原则与系统构架第120-121页
  7.1.1 实现原则第120页
  7.1.2 系统构架第120-121页
 7.2 GGHZ-SIS的开发平台与工具第121-123页
  7.2.1 开发平台第121-122页
  7.2.2 所用的工具第122-123页
 7.3 GGHZ-SIS语义描述模块实现第123-130页
  7.3.1 实现思路第123-125页
  7.3.2 结果第125-130页
 7.4 GGHZ-SIS语义提取模块实现第130-140页
  7.4.1 实现思路第130-131页
  7.4.2 关键步骤第131-138页
  7.4.3 结果第138-140页
 7.5 GGHZ-SIS语义检索模块实现第140-146页
  7.5.1 实现思路第140页
  7.5.2 Browser端的实现第140-141页
  7.5.3 语义索引的实现第141-143页
  7.5.4 语义搜索的实现第143-145页
  7.5.5 结果第145-146页
 7.6 GGHZ-SIS语义输出模块实现第146-151页
  7.6.1 实现思路第146-147页
  7.6.2 数据结构第147-148页
  7.6.3 语义数据的读取第148-149页
  7.6.4 节点和边的生成第149页
  7.6.5 界面交互的实现第149-150页
  7.6.6 结果第150-151页
 7.7 小结第151-152页
8 结语第152-154页
图表索引第154-156页
参考文献第156-164页

论文共1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脑—机接口及其信号的单次提取
下一篇: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