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郑重声明 | 第1-4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前言 | 第8-9页 |
| 临床研究 | 第9-16页 |
| 1 资料与方法 | 第9-13页 |
| 1.1 一般资料 | 第9-10页 |
| 1.2 诊断标准 | 第10-11页 |
| 1.3 观察病例标准 | 第11页 |
| 1.4 观察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1.5 观察指标 | 第12页 |
| 1.6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2-13页 |
| 1.7 统计学处理 | 第13页 |
| 2 结果 | 第13-16页 |
| 2.1 两组间疗效观察 | 第13-14页 |
| 2.2 相关因素与疗效观察 | 第14-16页 |
| 讨论 | 第16-21页 |
| 1 中药周期疗法的立法依据 | 第16-21页 |
| 1.1 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 | 第16页 |
| 1.2 中药周期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立法原则 | 第16-18页 |
| 1.3 中药周期疗法(自拟方)的组方原则 | 第18-19页 |
| 1.4 中药周期疗法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| 第19-21页 |
| 2 疗效评价分析 | 第21页 |
| 3 结语 | 第2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1-23页 |
| 中药周期疗法的研究现状(综述) | 第23-29页 |
| 致谢 | 第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