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绪论 | 第1-35页 |
| ·基本特性 | 第9-11页 |
| ·结晶和结晶度 | 第9-11页 |
| ·结晶结构 | 第9-10页 |
| ·结晶动力学 | 第10-11页 |
| ·吸水性 | 第11页 |
| ·流变性能 | 第11页 |
| ·聚酰胺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| 第11-26页 |
| ·高分子合金改性 | 第12-18页 |
| ·PA/弹性体共混体系 | 第12-13页 |
| ·PA/PE共混体系 | 第13-15页 |
| ·PA/聚酯共混体系 | 第15页 |
| ·PA/聚醚共混体系 | 第15-17页 |
| ·PA/PP共混体系 | 第17页 |
| ·PA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体系 | 第17-18页 |
| ·聚酰胺的增强和填充改性 | 第18-20页 |
| ·PA共混体系增容技术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| ·共混组分直接反应增容 | 第21-22页 |
| ·相容剂增容 | 第22-23页 |
| ·聚酰胺共混物和共聚物的结晶行为 | 第23-24页 |
| ·聚酰胺/无机物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| 第23页 |
| ·聚酰胺/高聚物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| 第23-24页 |
| ·聚酰胺的共混物和共聚物的流变行为 | 第24-26页 |
| ·聚酰胺与聚合物共混体系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| 第26页 |
| ·PA6/PP共混体系研究进展 | 第26-33页 |
| ·PA6/PP共混体系增容技术 | 第26-28页 |
| ·增容剂的种类 | 第27页 |
| ·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化学反应 | 第27-28页 |
| ·增容剂与PA6之间化学反应的证明 | 第28页 |
| ·影响增容剂与PA6之间化学反应的因素 | 第28页 |
| ·PA/PP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研究 | 第28-29页 |
| ·PA6/PP共温物的结晶结构 | 第28-29页 |
| ·PA/PP共混物的相结构 | 第29页 |
| ·PA/PP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 | 第29-32页 |
| ·PA/PP PA/PP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| 第32-33页 |
| ·PA/PP共混物的吸水性 | 第32页 |
| ·PA/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| 第32-33页 |
| ·改性尼龙的应用 | 第33-35页 |
| 2.前言 | 第35-36页 |
| 3.实验部分 | 第36-38页 |
| ·主要原材料 | 第36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6页 |
| ·试样制备与性能测试 | 第36-38页 |
| ·硬脂酸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 | 第36页 |
| ·聚酰胺6合金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| ·性能测试 | 第37页 |
| ·SEM测试 | 第37页 |
| ·DSC测试 | 第37页 |
| ·偏光显微镜观察 | 第37页 |
| ·流变性能测试 | 第37-38页 |
| 4.结果与讨论 | 第38-76页 |
| ·PA6/PP合金性能的研究 | 第38-61页 |
| ·PA6/PP/PP-g-MAH共混增容体系的性能 | 第38-51页 |
| ·PP-g-MAH对PA6/PP相容性的考察——Molan实验 | 第38页 |
| ·PP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5页 |
| ·PP-g-MAH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| 第45-51页 |
| ·GF-PP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6页 |
| ·填充纳米CaCO_3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| 第56-61页 |
| ·PA6/PP合金结晶性和相态的研究 | 第61-76页 |
| ·PA6/PP合金的DSC分析 | 第62-65页 |
| ·PA6/PP合金的偏光显微镜分析 | 第65-70页 |
| ·PA6/PP合金的SEM分析 | 第70-76页 |
| 结论 | 第76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