阵列式高速在线CO2激光打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3页 |
| ·概述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| 第9-12页 |
| ·国外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激光打标技术 | 第12-19页 |
| ·激光打标原理 | 第12-13页 |
| ·激光打标的优点 | 第13-15页 |
| ·激光打标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| ·我国激光打标应用和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| ·激光打标机的控制方式 | 第19-20页 |
| ·单片机控制 | 第19页 |
| ·微机控制 | 第19页 |
| ·微机和单片机混合控制 | 第19-20页 |
| ·项目简介和论文组织 | 第20-23页 |
| ·立项的依据及其意义 | 第20页 |
| ·项目来源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目标 | 第21页 |
| ·项目关键点与难点 | 第21-22页 |
| ·本人所做的工作与论文组织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动态链接库和多线程编程研究 | 第23-38页 |
| ·动态链接库概述 | 第23-25页 |
| ·Visual C++中创建和使用DLL | 第25-31页 |
| ·不同类型DLL的创建 | 第25-26页 |
| ·从DLL中导出函数的方法 | 第26-28页 |
| ·DLL的两种调用方式 | 第28-29页 |
| ·DLL的搜索路径 | 第29页 |
| ·利用DLL实现全局钩子函数 | 第29-31页 |
| ·多线程概述 | 第31-33页 |
| ·Visual C++中的多线程 | 第33-38页 |
| ·用MFC实现工作者线程 | 第33-34页 |
| ·用MFC实现用户界面线程 | 第34-35页 |
| ·线程间通信 | 第35-36页 |
| ·线程的同步 | 第36-38页 |
| 第三章 Windows平台下定时功能的实现 | 第38-46页 |
| ·利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定时器 | 第38-39页 |
| ·利用Windows的多媒体扩展库 | 第39-40页 |
| ·使用timeGetTime()函数 | 第39页 |
| ·使用timeSetEvent()函数 | 第39-40页 |
| ·利用高精度计数器 | 第40-41页 |
| ·利用CPU时间戳 | 第41-42页 |
| ·利用Windows管理系统时钟的内部函数 | 第42页 |
| ·利用Windows的多进程、多线程技术 | 第42-43页 |
| ·利用虚拟设备(VxD)驱动程序 | 第43页 |
| ·利用CMOS实时时钟 | 第43-45页 |
| ·利用系统计数器8253(8254) | 第45-46页 |
| 第四章 基于PC机的激光打标机控制系统 | 第46-66页 |
| ·阵列式激光打标机工作原理 | 第46-47页 |
| ·控制系统概述 | 第47-50页 |
| ·打标点阵库 | 第50-53页 |
| ·打标点阵的提取 | 第50-51页 |
| ·纯资源DLL点阵库的实现 | 第51-53页 |
| ·打标线程 | 第53-55页 |
| ·打标仿真 | 第55-56页 |
| ·输出控制模块 | 第56-62页 |
| ·并口简介 | 第57-58页 |
| ·并口的工作模式 | 第58-60页 |
| ·并行接口的速度限制 | 第60页 |
| ·并行接口的距离限制 | 第60-61页 |
| ·输出接口的设计 | 第61-62页 |
| ·来件检测 | 第62-63页 |
| ·参数存取 | 第63-66页 |
| 第五章 基于单片机的激光打标机控制系统 | 第66-79页 |
| ·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 | 第66-67页 |
| ·软硬件设计 | 第67-79页 |
| ·液晶显示 | 第68-70页 |
| ·键盘设计 | 第70-72页 |
| ·来件检测 | 第72-73页 |
| ·数据存取 | 第73-76页 |
| ·复位电路 | 第76-77页 |
| ·精确定时 | 第77-79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79-81页 |
| ·项目成果 | 第79-80页 |
| ·改进意见 | 第80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
| 作者读研期间研究成果与发表的论文 | 第86-87页 |
| 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