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杏观赏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9-12页 |
| 1 引言 | 第12-23页 |
| ·国内外银杏观赏种质评述 | 第12-15页 |
| ·欧美银杏观赏种质资源及品种 | 第13-14页 |
| ·亚洲银杏观赏种质资源及品种 | 第14-15页 |
| ·解剖特性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·关于银杏气孑L双生性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银杏上表面叶气孔的发生 | 第16-17页 |
| ·同工酶分析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| ·同工酶概念的提出 | 第17页 |
| ·同工酶技术的应用 | 第17-19页 |
| ·同工酶与银杏性别及品种鉴 | 第19页 |
| ·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| ·核型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| 第19-20页 |
| ·核型分析与银杏性别鉴定 | 第20-22页 |
| ·银杏观赏种质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| ·银杏观赏种质资源库的建立 | 第23-24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24页 |
| ·田间试验设计及管理 | 第24-25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5-30页 |
| ·形态特性研究 | 第25-26页 |
| ·叶子解剖特性研究 | 第26-27页 |
| ·过氧化物同工酶测定 | 第27-28页 |
| ·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92页 |
| ·银杏观赏品种形态多样性研究 | 第30-51页 |
| ·形态指标的描述 | 第30-35页 |
| ·银杏观赏品种生长指标分析 | 第35-42页 |
| ·叶子性状指标的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 | 第42-49页 |
| ·叶子性状指标的因子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银杏观赏品种解剖学特性研究 | 第51-70页 |
| ·气孔特性分析 | 第51-60页 |
| ·解剖特性研究 | 第60-70页 |
| ·同工酶分析 | 第70-79页 |
| ·POD同工酶谱带 | 第70-72页 |
| ·POD同工酶图谱 | 第72-73页 |
| ·部分品种POD同工酶的比较 | 第73-76页 |
| ·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聚类分析 | 第76-79页 |
| ·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79-92页 |
| ·染色体数目 | 第79-80页 |
| ·核型分析 | 第80-87页 |
| ·核型进化趋势分析 | 第87-90页 |
| ·特异观赏品种核型分析与评价 | 第90-92页 |
| 4 讨论 | 第92-96页 |
| ·关于银杏观赏种质资源库的建立 | 第92-93页 |
| ·关于银杏解剖构造研究 | 第93-94页 |
| ·银杏观赏品种的形态多样及同工酶研究 | 第94-95页 |
| ·关于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95-96页 |
| 5 结论 | 第96-107页 |
| ·观赏种质资源的收集 | 第96-97页 |
| ·银杏枝叶生物学特性 | 第97-98页 |
| ·形态特征 | 第97页 |
| ·形态指标的数量分析 | 第97-98页 |
| ·生长指标的数量分析 | 第98页 |
| ·解剖特性 | 第98-99页 |
| ·气孔特性的数量分析_ | 第98-99页 |
| ·解剖构造研究 | 第99页 |
| ·同工酶分析 | 第99-100页 |
| ·特征带的定义 | 第100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100页 |
| ·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100-101页 |
| ·银杏观赏良种选择标准 | 第101-10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7-117页 |
| 致谢 | 第117-118页 |
| 附图 | 第118-12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