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镇群发展相互关系研究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8-11页 |
| 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8-10页 |
| 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主要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交通与城镇群发展特性分析 | 第12-41页 |
| ·概念解析 | 第12-17页 |
| ·城镇群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| ·城镇群的共性特征 | 第13-15页 |
| ·中国城镇群的表现形式 | 第15-17页 |
| ·城镇群空间结构特性分析 | 第17-22页 |
| ·城镇群空间发展过程 | 第17-19页 |
| ·城镇群空间构成要素 | 第19-21页 |
| ·城镇群的空间组合形态 | 第21-22页 |
| ·交通与城镇群发展理论 | 第22-27页 |
| ·增长极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·生长轴与点轴开发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核心-边缘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·辐射理论 | 第25-27页 |
| ·城镇群发展与交通作用特征分析 | 第27-33页 |
| ·不同交通条件下城镇群空间结构 | 第27-29页 |
| ·交通轴与城镇群空间发展 | 第29-31页 |
| ·交通方式与城镇群发展 | 第31-33页 |
| ·城镇群交通系统发展趋势 | 第33-37页 |
| ·常规交通方式 | 第33-35页 |
| ·快速轨道交通 | 第35-37页 |
| ·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| 第37-41页 |
| 第三章 快速轨道交通对城镇群发展影响分析 | 第41-55页 |
| ·从城市布局的角度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·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可达性和易达性 | 第44-45页 |
| ·快速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 | 第45-48页 |
| ·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| 第48-52页 |
| ·快速轨道交通的效益 | 第49-51页 |
| 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| 第51-52页 |
| ·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·通过集聚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 | 第52-53页 |
| ·通过影响市场供需促进技术进步 | 第53-54页 |
| ·通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使技术进步 | 第54-55页 |
| 第四章 城镇群发展对快速轨道交通的需求分析 | 第55-74页 |
| ·城镇群交通需求特征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城镇群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| 第56-57页 |
| ·城镇群快速轨道交通客运需求分析 | 第57-63页 |
| ·城镇间 | 第57-59页 |
| ·城市内部 | 第59-60页 |
| ·城市中心区 | 第60页 |
| ·城镇群轨道交通客流的确定 | 第60-63页 |
| ·引入快速轨道交通的决策分析 | 第63-74页 |
| ·影响决策的因素 | 第63页 |
| ·因子分析法标定决策指标 | 第63-65页 |
| ·运用判别分析法进行决策 | 第65-68页 |
| ·实例论证 | 第68-73页 |
| ·判别方法的不足 | 第73-74页 |
| 第五章 城镇群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实例 | 第74-82页 |
| ·国外典型 | 第74-78页 |
| ·东京模式 | 第74-75页 |
| ·伦敦模式 | 第75-76页 |
| ·莫斯科模式 | 第76-78页 |
| ·国内典型 | 第78-81页 |
| ·北京 | 第78-79页 |
| ·上海 | 第79-80页 |
| ·广州 | 第80-81页 |
| ·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82-83页 |
| ·主要成果 | 第82页 |
| 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2-8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