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--车削加工及车床(旋床)论文--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

面向精密加工的压电驱动微进给工作台设计与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·微进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·微进给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·压电驱动微进给研究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·课题任务与目标第18-20页
   ·本文结构第20-21页
第二章 微进给系统方案设计第21-33页
   ·概述第21-23页
   ·微进给导向机构方案分析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导向机构设计要求第23页
     ·柔性铰链种类及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柔性铰链机构方案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·铰链材料分析第26页
   ·控制系统设计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压电陶瓷控制系统方案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压电陶瓷控制系统要求和控制策略第28-29页
   ·位移传感器方案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·实验设计和测试环境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31页
     ·测试环境第31-32页
   ·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 铰链机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第33-45页
   ·柔性铰链设计第33-35页
   ·柔性铰链机构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第35-40页
     ·柔性铰链的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工作台有限元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·柔性铰链的加工第40-41页
   ·工作台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测试目的第41页
     ·测试设备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刚度测试试验及结果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·小结第43-45页
第四章 压电陶瓷位移特性测试及非线性模型研究第45-63页
   ·压电陶瓷的位移特性第45-48页
   ·压电陶瓷微位移性能测量第48-56页
     ·测试目的第48页
     ·测试设备第48-51页
     ·测量结果和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·压电陶瓷的非线性建模第56-62页
     ·压电陶瓷非线性建模进展第56-58页
     ·压电陶瓷迟滞曲线分析第58页
     ·压电陶瓷非线性建模测试第58-60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和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·小结第62-63页
第五章 微进给工作台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第63-72页
   ·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第63-64页
   ·控制系统模块第64-68页
     ·I A/D模块第64-66页
     ·Z D/A模块第66-67页
     ·通用键盘/显示模块第67-68页
   ·软件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·控制系统实验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第70页
     ·静态特性实验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动态特性实验第71页
   ·小结第71-72页
第六章 微进给工作台工程应用研究第72-81页
   ·实验目的第72页
   ·微进给加工实验系统介绍第72-75页
     ·实验数控车床介绍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实验磨床介绍第73-75页
   ·加工方案及工艺第75-77页
     ·微进给工作台的安装第75页
     ·实验工艺设计第75-77页
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7-79页
     ·车床加工实验数据及分析第77-79页
     ·磨床进给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9页
   ·小结第79-81页
第七章 全文总结第81-82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81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81-82页
附录第82-88页
 附录1 极限曲线低次多项式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第82-84页
 附录2 极限曲线高次多项式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第84-86页
 附录3 样条拟合曲线结点和各分段多项式第86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1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-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基因(OAZ)与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研究
下一篇:先天性膈疝肺发育不良病理机制及其治疗学的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