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英文缩略语表 | 第9-10页 |
文献综述一 中医计量诊断研究概况 | 第10-20页 |
·四诊的计量诊断研究 | 第10-12页 |
·证候的计量诊断研究 | 第12-15页 |
·病的计量诊断研究 | 第15页 |
·展望 | 第15-20页 |
文献综述二 阳痿(勃起功能障碍)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| 第20-28页 |
·患病率 | 第20-21页 |
·病因与危险因素 | 第21-22页 |
·中医证候 | 第22-23页 |
·阳痿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·存在问题与展望 | 第25-28页 |
前言 | 第28-29页 |
理论研究 | 第29-37页 |
1 阳痿的定义及辨病标准 | 第29-30页 |
2 阳痿的历史源流 | 第30-35页 |
·阳痿的病名演变 | 第30-31页 |
·阳痿的病因病机 | 第31-33页 |
·阳痿的辨证分型 | 第33页 |
·阳痿的论治 | 第33-35页 |
3 小结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7页 |
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| 第37-45页 |
1 问题的提出 | 第37页 |
2 序言 | 第37-38页 |
3 方法 | 第38-39页 |
4 结果 | 第39-42页 |
5 讨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临床研究 | 第45-70页 |
1 阳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| 第45-54页 |
·临床资料 | 第45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46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46-50页 |
·讨论 | 第50-54页 |
2 阳痿病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标准的研究 | 第54-61页 |
·阳痿病常见证候类型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·症状范围筛选及主次症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·权重的规定 | 第56页 |
·症状体征的分级 | 第56页 |
·诊断标准临界值的确定 | 第56页 |
·结果 | 第56-58页 |
·讨论 | 第58-61页 |
3 阳痿病中医各证型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(IIEF-5)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| 第61-65页 |
·临床资料 | 第6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61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61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61-63页 |
·讨论 | 第63-65页 |
4 阳痿病中医各证型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研究 | 第65-70页 |
·临床资料 | 第65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65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65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65-68页 |
·讨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2-73页 |
附录 | 第73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