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

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12页
1 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·引言第12页
   ·近代地震损伤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用退化描述的损伤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用变形描述的损伤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14页
   ·现有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14-15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的、主要工作及实施方法第15-18页
2 损伤问题的三个研究层次第18-36页
   ·基于损伤力学的材料层次的损伤模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引言第18页
     ·古典材料破坏理论及损伤力学的基本力学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基本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损伤变量和应变等效假设第20页
     ·关于混凝土材料的几种损伤模型第20-22页
   ·基于破坏参数的构件层次的损伤模型第22-33页
     ·引言第22页
     ·几种破坏参数简介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单参数破坏准则第24-30页
     ·双参数地震破坏准则第30页
     ·现有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对材料损伤与构件损伤之间过渡的思考第32-33页
   ·结构整体的损伤模型第33-36页
     ·整体法求取结构损伤程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加权组合法求取结构损伤程度第34-36页
3 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及基于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理论第36-42页
   ·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机理第36-37页
   ·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阶段第37-38页
   ·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理论第38-42页
4 基于刚度退化和变形组合的双参数损伤破坏模型第42-60页
   ·引言第42页
   ·模型的提出第42-49页
     ·刚度退化作为损伤参数的可行性论证第42-46页
     ·累积残余变形作为损伤参数的可行性论证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割线刚度与卸载刚度作为破坏参数的比较第48-49页
   ·本文模型与变形-能量破坏准则的比较第49-51页
   ·改进的双参数破坏准则第51-60页
     ·有关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第52-58页
     ·破坏准则的表达式第58-60页
5 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综述第60-79页
   ·结构计算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·构件单元分析模型第61-62页
   ·结构或构件的恢复力模型第62-64页
   ·恢复力模型所体现的结构的破坏准则第64-65页
   ·数值计算方法第65页
   ·IDARC程序简介第65-79页
     ·IDARC的力学计算模型第66页
     ·IDARC的构件单元分析模型第66-72页
     ·IDARC的恢复力模型第72页
     ·IDARC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第72-75页
     ·IDARC对损伤指标的计算第75-79页
6 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损伤分析算例第79-99页
   ·本文所分析的结构概况第79-82页
     ·框架设计第79-80页
     ·材料强度的取值第80-81页
     ·荷载取值及现浇板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·地震波选波原则第82-84页
   ·结构非线性动力计算结果第84-90页
     ·8度区结构的反应第84-87页
     ·9度区结构的反应第87-90页
   ·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第90-99页
     ·杆件的损伤分析第91-93页
     ·层的损伤分析第93-97页
     ·结构整体的损伤分析第97-99页
7 结语第99-101页
   ·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结论第99-100页
   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第100-101页
致    谢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7页
附    录第107-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制度研究
下一篇:以生产劳动理论研究体育过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