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·塑料管材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| 第11-20页 |
·塑料管材的特点 | 第11-13页 |
·塑料管材的研究进展 | 第13-20页 |
·提高塑料管材力学性能的研究方向 | 第20-21页 |
·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工程应用 | 第24-37页 |
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| 第24-25页 |
·热塑性增强塑料的性能特点 | 第25-28页 |
·比强度高 | 第25-26页 |
·良好的热性能 | 第26-27页 |
·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| 第27页 |
·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| 第27-28页 |
·良好的耐老化特性 | 第28页 |
·优良的加工性能 | 第28页 |
·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方式与工艺 | 第28-33页 |
·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方式 | 第28-29页 |
·玻璃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玻璃纤维长度的表征 | 第29-30页 |
·加工与成型过程中玻璃纤维的断裂 | 第30-33页 |
·长玻璃纤维的在线复配技术 | 第33-37页 |
·玻璃纤维在线复配的概念 | 第33-34页 |
·长玻璃纤维在线复配的优点 | 第34-35页 |
·D-LFT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·D-LFT的注塑成型 | 第36页 |
·长玻璃纤维的在线复配挤出成型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破坏机理 | 第37-55页 |
·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弹性模量 | 第38-43页 |
·单向长纤维 | 第38-39页 |
·单向短纤维 | 第39-41页 |
·拉力与纤维取向成角度 | 第41页 |
·二维和三维的随机取向纤维 | 第41-43页 |
·粘流态纤维增强塑料的粘度和纤维取向 | 第43页 |
·纤维增强塑料强度 | 第43-46页 |
·单向纤维 | 第43-46页 |
·层合板 | 第46页 |
·界面脱粘的微观力学 | 第46-50页 |
·冲击破坏 | 第50-53页 |
·剪切破坏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管材的成型与强度特征 | 第55-65页 |
·管材的成型过程 | 第55-56页 |
·管材挤出机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| 第56-59页 |
·管材挤出机头的作用和特征 | 第56页 |
·直通式挤管机头 | 第56-57页 |
·直角式挤管机头 | 第57-58页 |
·旁侧式挤管机头 | 第58页 |
·筛孔式挤管机头 | 第58-59页 |
·塑料成型中分子定向作用的力学特征 | 第59-60页 |
·承受内压管材的应力分析 | 第60-65页 |
第五章 长波纤维在线螺旋管材挤出机头 | 第65-7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65-66页 |
·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圆形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| 第66-68页 |
·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| 第68-71页 |
第六章 熔体在机头内的流动分析 | 第71-82页 |
·挤出机头内熔体流动基本形式 | 第71-73页 |
·常规机头熔体的流动 | 第71-72页 |
·芯棒旋转时熔体的流动 | 第72-73页 |
·纤塑熔体螺旋流动近似分析 | 第73-76页 |
·纤塑熔体螺旋流动理论分析 | 第76-82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76-77页 |
·无量纲量引入 | 第77-78页 |
·无量纲参数的数值解 | 第78-82页 |
第七章 混合熔体机头内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| 第82-100页 |
·基本假设与方程 | 第82-85页 |
·玻纤塑料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方法 | 第85-90页 |
·粘性不可压流体运动有限元法算法简介 | 第85-88页 |
·计算步骤 | 第88-90页 |
·算法的实验验证 | 第90页 |
·新型管材挤出机头型腔内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模型 | 第90-92页 |
·几何模型 | 第91页 |
·单元划分 | 第91-92页 |
·边界条件及工况 | 第92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92-97页 |
·螺旋叶面分流支架型管材挤出机头 | 第92-96页 |
·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| 第96-97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97-100页 |
·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圆形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| 第98页 |
·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| 第98-100页 |
第八章 长玻纤维在线成型的工艺问题 | 第100-111页 |
·玻璃纤维 | 第100页 |
·玻纤表面偶联剂处理 | 第100-104页 |
·玻璃纤维的界面 | 第101-102页 |
·偶联剂对界面作用的机理 | 第102-104页 |
·偶联剂的处理方法 | 第104页 |
·预浸料技术 | 第104-108页 |
·热塑性增强塑料粒料的制造 | 第104-105页 |
·溶液浸渍技术 | 第105-106页 |
·熔体涂覆技术 | 第106页 |
·悬浮浸渍技术 | 第106-107页 |
·粉末浸渍技术 | 第107页 |
·共织纤维 | 第107-108页 |
·管材挤出的长波纤维在线复配技术 | 第108-111页 |
·玻璃纤维的偶联剂处理 | 第108-109页 |
·螺旋叶面分流支架型机头内熔体与玻纤的混合 | 第109页 |
·芯棒旋转式机头内塑纤混合熔体 | 第109-111页 |
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1-114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111-112页 |
·展望 | 第112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2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21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