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图目录 | 第6-7页 |
表目录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角被动跟踪技术的历史及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雷达融合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1.3 被动跟踪滤波技术在“十五”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单站角被动跟踪技术研究 | 第15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15-16页 |
2.2 角被动跟踪系统的可观测性 | 第16-20页 |
2.2.1 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 | 第16-18页 |
2.2.2 离散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 | 第18-19页 |
2.2.3 被动跟踪系统中的可观测性问题 | 第19页 |
2.2.4 应用场合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2.3 单模被动跟踪算法 | 第20-36页 |
2.3.1 伪线性被动跟踪算法(PLE) | 第20-29页 |
2.3.2 EKF被动跟踪算法 | 第29-36页 |
2.4 多模被动跟踪算法 | 第36-48页 |
2.4.1 引言 | 第36页 |
2.4.2 MHCKF算法 | 第36-38页 |
2.4.3 “σ-IMM”算法 | 第38-39页 |
2.4.4 MSPT_DFLS算法 | 第39-48页 |
2.5 章节小节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主被动融合跟踪算法研究 | 第50-65页 |
3.1 引言 | 第50页 |
3.2 融合结构的分类和选择 | 第50-53页 |
3.2.1 融合结构的分类 | 第50-52页 |
3.2.2 融合结构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3.3 数据关联技术 | 第53-57页 |
3.3.1 概述 | 第53页 |
3.3.2 数据关联的结构模型 | 第53页 |
3.3.3 数据关联的常用方法 | 第53-55页 |
3.3.4 采用的技术方案 | 第55-57页 |
3.4 “角度—角度”融合算法研究 | 第57-62页 |
3.4.1 比例导航简介 | 第57-58页 |
3.4.2 角度滤波算法 | 第58-59页 |
3.4.3 数据同步下的“角度—角度”融合策略 | 第59-60页 |
3.4.4 数据不同步下的“角度—角度”融合策略 | 第60-62页 |
3.5 “角度—多普勒”融合算法 | 第62-64页 |
3.6 章节小节 | 第64-65页 |
结束语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撰写的论文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