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
1 引言 | 第1-19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9-18页 |
·饮用水中的有机物 | 第9-10页 |
·消毒副产物 | 第10-11页 |
·三卤甲烷的来源及危害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对三卤甲烷的控制对策 | 第12-14页 |
·常见的氯化消毒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本实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18页 |
·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| 第18页 |
·氯消毒与二氧化氯消毒比较 | 第18-19页 |
2 理论部分 | 第19-23页 |
·液氯(或氯气)消毒与二氧化氯消毒机理 | 第19页 |
·液氯(或氯气)消毒机理 | 第19页 |
·二氧化氯消毒机理 | 第19页 |
·固相微萃取技术 | 第19-23页 |
·固相微萃取装置 | 第20页 |
·固相微萃取原理 | 第20-22页 |
·固相微萃取装置的萃取膜 | 第22-23页 |
3 实验部分 | 第23-29页 |
·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23-24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23页 |
·仪器及装置 | 第23-24页 |
·标准溶液配制 | 第24页 |
·三卤甲烷检测方法条件的优化 | 第24-26页 |
·GC-MS操作条件 | 第24-25页 |
·萃取膜的优化 | 第25页 |
·萃取时间的优化 | 第25-26页 |
·离子强度的优化 | 第26页 |
·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pH值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测定标准系列,绘制标准曲线 | 第26页 |
·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·三卤甲烷生成势投氯量的确定 | 第27页 |
·三卤甲烷生成势反应时间的确定 | 第27页 |
·余氯测定方法 | 第27页 |
·三卤甲烷测定方法 | 第27页 |
·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氨氮浓度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溴离子浓度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pH值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二氧化氯消毒与液氯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对比 | 第28-29页 |
4 结果与讨论 | 第29-57页 |
·三卤甲烷的优化操作条件 | 第29-39页 |
·萃取膜 | 第29页 |
·萃取时间的优化 | 第29-30页 |
·离子强度的优化 | 第30-31页 |
·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1页 |
·pH值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优化后的萃取条件 | 第32页 |
·优化后的三卤甲烷检测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及准确度 | 第33页 |
·标准曲线 | 第33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·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确定 | 第39-42页 |
·投氯量的确定 | 第39页 |
·反应时间 | 第39-40页 |
·三卤甲烷生成势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·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因素 | 第42-54页 |
·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氨氮浓度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溴离子浓度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pH值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| 第50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·二氧化氯消毒与液氯消毒研究对比 | 第54-57页 |
·消毒副产物的对比 | 第54-55页 |
·杀菌效果的比较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A 余氯测定方法 | 第64-66页 |
附录B 酸性高锰酸钾法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