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力学论文--固体力学论文--弹性力学论文

辛对偶求解体系在弹性力学中的扩展应用研究

1 绪论第1-18页
 1.1 引言第9-10页
 1.2 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2页
 1.3 辛对偶求解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1.3.1 辛几何算法的研究第12页
  1.3.2 弹性力学辛对偶体系解析法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1.3.3 辛对偶体系在断裂力学奇异性分析和计算中的应用研究第13页
  1.3.4 弹性力学辛对偶体系半解析法与数值方法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1.3.5 流体力学辛对偶体系的研究第14页
  1.3.6 电磁波导辛对偶体系的研究第14页
 1.4 本文的研究工作内容第14-15页
 参考文献第15-18页
2 辛几何空间简介第18-31页
 2.1 引言第18页
 2.2 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第18-21页
 2.3 哈密顿矩阵及其本征问题第21-29页
 2.4 欧几里得几何空间与辛几何空间的对比关系第29页
 2.5 小结第29-30页
 参考文献第30-31页
3 极坐标辛求解体系约当型与弹性楔的佯谬解第31-66页
 3.1 引言第31-32页
 3.2 极坐标平面弹性问题的辛对偶求解体系第32-42页
  3.2.1 极坐标平面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及变分原理第32-33页
  3.2.2 径向模拟为时间的辛求解体系第33-39页
  3.2.3 对称变形的非零本征值的基本本征解第39-41页
  3.2.4 反对称变形的非零本征值的基本本征解第41-42页
 3.3 顶点受有集中力偶作用的弹性楔体第42-46页
 3.4 表面受一般荷载作用的弹性楔体第46-64页
  3.4.1 表面受对称荷载作用的弹性楔体第47-54页
  3.4.2 表面受反对称荷载作用的弹性楔体第54-64页
 3.5 小结第64页
 参考文献第64-66页
4 薄板弯曲的辛对偶求解体系第66-98页
 4.1 引言第66页
 4.2 弹性薄板弯曲的小挠度理论第66-69页
 4.3 平面弹性与薄板弯曲问题的相似性原理第69-73页
 4.4 矩形板的辛求解体系第73-77页
 4.5 对边简支板第77-81页
 4.6 对边自由板第81-87页
 4.7 对边固支板第87-92页
 4.8 正交各向异性薄板弯曲的辛对偶求解体系第92-96页
 4.9 小结第96-97页
 参考文献第97-98页
5 平面各向异性多层层合板辛对偶体系与圣维南问题的解析解第98-120页
 5.1 引言第98-99页
 5.2 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第99-101页
 5.3 导入辛对偶体系第101-105页
 5.4 零本征值的本征解第105-115页
 5.5 圣维南问题的解析解第115-118页
 5.6 小结第118页
 参考文献第118-120页
6 Reissner板弯曲的辛对偶求解体系及与平面偶应力的模拟关系第120-136页
 6.1 引言第120-121页
 6.2 Reissner板弯曲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第121-123页
 6.3 辛对偶体系及辛本征展开解法第123-125页
 6.4 零本征值的本征解第125-130页
 6.5 Reissner板弯曲和平面偶应力理论的模拟关系第130-135页
  6.5.1 基本控制方程的模拟关系第130-133页
  6.5.2 边界条件的对比关系第133-135页
 6.6 小结第135页
 参考文献第135-136页
7 电磁弹性固体问题的变分原理及辛对偶求解体系第136-148页
 7.1 引言第136页
 7.2 电磁弹性固体三维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第136-138页
 7.3 电磁弹性固体三维问题的变分原理第138-140页
 7.4 电磁弹性固体反平面问题的辛求解体系及圣维南原理第140-146页
  7.4.1 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第140-141页
  7.4.2 导入辛对偶体系第141-144页
  7.4.3 零本征值的本征解第144-145页
  7.4.4 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第145-146页
  7.4.5 圣维南原理第146页
 7.5 小结第146-147页
 参考文献第147-148页
8 结论与展望第148-150页
创新点摘要第150-151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和专著第151-153页
致谢第153-154页

论文共1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000~2002年山东省鸡主要病毒病流行情况调查
下一篇:“官告民”案的法理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