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页 |
第一章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 | 第11-15页 |
一、 我国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 | 第11-12页 |
二、 损害赔偿是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 | 第12-14页 |
三、 违约责任的主要性质是补偿性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| 第15-17页 |
一、 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有关规定 | 第15-16页 |
二、 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可预见性原则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提出、理论界所持的态度及解决之道 | 第17-29页 |
第一节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提出 | 第18-25页 |
一、 骨灰盒保管合同纠纷案 | 第18-20页 |
二、 胶卷(照片)冲、扩印合同纠纷案 | 第20-21页 |
三、 婚庆服务合同纠纷案 | 第21-23页 |
四、 旅游合同纠纷案 | 第23-24页 |
五、 房屋装修合同纠纷案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违约情形下的精神损害的态度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责任竞合制度不能解决违约情形下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| 第27-29页 |
一、 责任竞合制度概述 | 第27-28页 |
1 、法条竞合说 | 第27页 |
2 、请求权竞合说 | 第27-28页 |
3 、请求权规范竞合说 | 第28页 |
二、 我国立法对责任竞合的态度 | 第28页 |
三、 责任竞合制度在损害赔偿上存在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精神损害的实质及产生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及各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29-34页 |
一 、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 | 第29-30页 |
二 、各国、各地区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30-32页 |
三 、我国法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精神损害的含义及其产生 | 第34-39页 |
一 、学者对精神损害的不同理解 | 第34-36页 |
二 、精神损害的含义及其产生 | 第36-37页 |
三 、精神损害的客观存在及其可补偿性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研究 | 第39-48页 |
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态度 | 第39-43页 |
一 、法国 | 第39-40页 |
二 、德国 | 第40-42页 |
三 、日本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态度 | 第43-47页 |
一 、英国 | 第43-45页 |
1 合同的目的就是提供安宁的享受 | 第44页 |
2 合同的目的就是解除痛苦和烦恼 | 第44-45页 |
3 生活上的不方便直接造成的精神痛苦 | 第45页 |
二、 美国 | 第45-47页 |
第三节 国际法态度 | 第47-48页 |
一、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| 第47页 |
二 、欧洲合同法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违约情形下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论证 | 第48-55页 |
第一节 精神损害在合同关系中的可预见性决定违约精神损害应予赔偿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决定违约情形下的精神损害应予回复 | 第49-53页 |
第三节 责任竞合制度不能作为否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 | 第53-55页 |
第 六 章 结 语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