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无权处分——兼释《合同法》第51条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第一部分 无权处分制度的法律比较分析 | 第9-16页 |
一、 大陆法系 | 第9-14页 |
(一) 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制度 | 第10-12页 |
(二) 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制度 | 第12-14页 |
(三) 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制度 | 第14页 |
二、 英美法系 | 第14-15页 |
三、 有关国际公约及示范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 《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》 | 第15-16页 |
(二) 国际示范法 | 第16页 |
第二部分 无权处分的法经济学分析 | 第16-24页 |
一、 法律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| 第17页 |
二、 无权处分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| 第17-23页 |
(一) 对权利人和受让人权利界定的法经济学分析 | 第18-20页 |
1 、 关于风险防范成本的分析 | 第18-19页 |
2 、 关于制度选择的机会成本分析 | 第19-20页 |
(二) 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外部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(三) 关于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 | 第21-23页 |
三、 对经济分析方法结论的归纳和补充 | 第23-24页 |
第三部分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的应然性分析 | 第24-30页 |
一、 学界主要观点及评析 | 第24-28页 |
1 、 无效说 | 第24-25页 |
2 、 有效说 | 第25-26页 |
3 、 效力待定说 | 第26-28页 |
二、 笔者的观点 | 第28-30页 |
第四部分 无权处分与相关制度的关联性分析 | 第30-37页 |
一、 无权处分与合同相对性原则 | 第30-31页 |
二、 无权处分与给付不能 | 第31-32页 |
三、 无权处分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| 第32-33页 |
四、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| 第33-35页 |
五、 无权处分与不当得利 | 第35-37页 |
第五部分 解读《合同法》第51条 | 第37-41页 |
一、 对《合同法》第51条的法律解释 | 第37-39页 |
二、 《合同法》第51条存在法律漏洞 | 第39-40页 |
三、 法律漏洞的补充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