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| 第1-20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理论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外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| 第11页 |
| ·国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与理论研究 | 第12-18页 |
| ·国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| 第12-18页 |
| ·国内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研究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·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密云水库集水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当代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| 2 密云水库集水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与目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| ·对研究区域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| 第20页 |
| ·密云水库集水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密云水库集水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数据来源 | 第21-22页 |
| 3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2-28页 |
| ·研究区自然概况 | 第22-26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22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2-23页 |
| ·地质土壤 | 第23页 |
| ·气候 | 第23-24页 |
| ·水文 | 第24-25页 |
| ·植被 | 第25-26页 |
| ·社会状况 | 第26-27页 |
| ·人口 | 第26-27页 |
| ·交通状况 | 第27页 |
| ·民族与教育 | 第27页 |
| ·经济发展 | 第27-28页 |
| 4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| 第28-39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28-32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8-29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| 第28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| 第28-29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| 第29页 |
| ·指标体系理论 | 第29-31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内涵 | 第29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概念 | 第29-30页 |
| ·指标体系结构 | 第30页 |
| ·指标体系确定方法的理论 | 第30-31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31-32页 |
| ·指标的无量纲化 | 第31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采用的理论 | 第31-32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| 第32-38页 |
| ·数据获取的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形成 | 第33-34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34页 |
| ·指标指数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| 第35-38页 |
| ·建立层次模型 | 第35页 |
| ·构造各层的判断矩阵 | 第35-36页 |
| ·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| 第36-38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38-39页 |
| 5 集水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| 第39-65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9-41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内容 | 第41页 |
| ·基层指标的分析 | 第41-65页 |
| ·生态环境指标 | 第41-58页 |
| ·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标 | 第41-52页 |
| ·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标 | 第52-53页 |
| ·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指标 | 第53-57页 |
| ·森林经营水平指标 | 第57-58页 |
| ·社会发展指标 | 第58-62页 |
| ·经济发展指标 | 第62-65页 |
| 6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度评价 | 第65-79页 |
| ·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65-72页 |
| ·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度的确定 | 第72-75页 |
| ·大类指标层(C层)各指标指数的确定 | 第73-74页 |
| ·系统指标层(B层)各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确定 | 第74-75页 |
| ·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确定 | 第75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评价 | 第75-79页 |
| 7 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及结论 | 第79-94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79-91页 |
| 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| 第79-89页 |
| ·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策探讨 | 第79-86页 |
| ·水资源利用与水资源污染控制探讨 | 第80-83页 |
| ·森林资源管理方针探讨 | 第83-85页 |
| ·水土保持率提高及流失强度的降低方案探讨 | 第85-86页 |
| ·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方针探讨 | 第86-87页 |
| ·水源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方案探讨 | 第87-88页 |
| ·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方案探讨 | 第88-89页 |
| ·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方案探讨 | 第89-90页 |
| ·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方案探讨 | 第90-91页 |
| ·结论 | 第91-93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91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度评价 | 第91-93页 |
| ·提高可持续发展度的相关对策 | 第93页 |
| ·问题 | 第93-9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4-101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101-102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102-104页 |
| 致谢 | 第104-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