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8-26页 |
1 微生物多样性概念(Microbial diversity) | 第8-9页 |
·形态多样性 | 第8页 |
·结构多样性 | 第8页 |
·代谢多样性 | 第8页 |
·生态多样性 | 第8-9页 |
·行为方式多样性 | 第9页 |
·进化(或遗传)多样性 | 第9页 |
2 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| 第9页 |
3 微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 | 第9-10页 |
4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5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| 第11页 |
·BIOLOG系统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1-17页 |
·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 | 第17-18页 |
7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18页 |
8 研究内容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目的意义 | 第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6页 |
第二章 连作大棚蔬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| 第26-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土壤样品来源 | 第27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27页 |
·微生物测定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8页 |
2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4页 |
·蔬菜品种和种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种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不同蔬菜产区蔬菜品种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3 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| 第36-4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土壤样品来源和土壤基础条件 | 第37页 |
·试验处理 | 第37页 |
·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BIOLOG微型培养板接种方法 | 第38页 |
·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38页 |
2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4页 |
·革兰氏阴性细菌多样性 | 第38-40页 |
·革兰氏阳性细菌多样性 | 第40-41页 |
·土壤真菌多样性 | 第41-44页 |
3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 施用肥料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| 第48-5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土壤样品来源和土壤基础条件 | 第49页 |
·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| 第49页 |
·BIOLOG微型培养板接种方法 | 第49页 |
·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49-5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6页 |
·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革兰氏阴性细菌多样性 | 第50-51页 |
·革兰氏阳性细菌多样性 | 第51-53页 |
·土壤真菌多样性 | 第53-56页 |
3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溶磷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| 第59-6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0页 |
·土壤样品来源和土壤基础条件 | 第60页 |
·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| 第6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麦角固醇 | 第60-61页 |
·土壤微生物总量与溶磷微生物 | 第61-62页 |
·溶磷微生物溶磷能力 | 第62-64页 |
3 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~(32)P示踪法研究溶磷菌对磷肥转化和有效性影响 | 第67-7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7-69页 |
·土壤 | 第67-68页 |
·试验设计与方案 | 第68-69页 |
·种子处理与菌剂接种 | 第69页 |
·实验管理 | 第69页 |
·样品分析方法 | 第69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9-74页 |
·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·不同处理对作物吸收~(32)P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不同处理对~(32)P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| 第71-74页 |
3 结论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第七章 全文结论 | 第77-8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1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页 |
近年来发表的论文 | 第82页 |
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2-83页 |
博士后期间主持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