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献综述 | 第1-17页 |
1 昆虫传统分类方法面临的问题 | 第8-9页 |
2 非形态学方法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| 第9-14页 |
·同工酶电泳技术 | 第9-12页 |
·酯酶同工酶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| 第9-11页 |
·酯酶同工酶技术在半翅目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昆虫体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昆虫体内共生菌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共生菌在分类中的应用 | 第13页 |
·蝽类昆虫体内微生物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昆虫消化酶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消化酶作为食性指标的应用 | 第14页 |
·消化酶作为抗虫指标的应用 | 第14页 |
3 蝽类昆虫的经济学意义及探索其新的分类技术的必要性 | 第14-17页 |
·蝽类昆虫的经济学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探索蝽类昆虫分类新技术的必要性 | 第15-17页 |
引言 | 第17-19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19-27页 |
1 酯酶同工酶在蝽类昆虫分类中的应用性 | 第19-21页 |
·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虫 | 第19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19-2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材料处理 | 第20页 |
·聚丙烯酰胺凝胶储备液的配制 | 第20-21页 |
·电泳 | 第21页 |
·染色与脱色 | 第21页 |
·迁移率计算 | 第21页 |
·相似系数计算 | 第21页 |
2 蝽类昆虫体内细菌在分类中的应用性 | 第21-24页 |
·材料 | 第21-22页 |
·试虫 | 第21-22页 |
·培养基和显液的配制 | 第22页 |
·革兰氏染色对照菌株 | 第2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蝽类昆虫体内细菌的检测 | 第22-23页 |
·蝽体内细菌的分离培养 | 第23页 |
·革兰氏染色 | 第23页 |
·蝽体内细菌功能的测定 | 第23-24页 |
3 α-淀粉酶、蛋白酶活性在分类中的应用性 | 第24-27页 |
·材料 | 第24-25页 |
·试虫 | 第24-25页 |
·溶液的制备 | 第25页 |
·酶液的制备 | 第25页 |
·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α-淀粉酶活力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蛋白酶的活力测定 | 第26页 |
·活力比值的计算 | 第26-27页 |
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9页 |
1 蝽类昆虫酯酶同工酶的应用性 | 第27-30页 |
·科间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属间和种间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| 第28-30页 |
2 蝽类体内细菌在分类中的应用性 | 第30-35页 |
·蝽类体内微生物的检测 | 第30-31页 |
·镜检 | 第30-31页 |
·分离培养 | 第31页 |
·菌落特征比较 | 第31-32页 |
·个体形态特征比较及革兰氏染色 | 第32-33页 |
·不同虫态间带菌情况研究 | 第33-35页 |
·体内细菌的功能测定 | 第35页 |
3 α-淀粉酶、蛋白酶活性在蝽分类中的应用性 | 第35-39页 |
·蝽的蛋白酶活力测定 | 第36-37页 |
·pH值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| 第36页 |
·蛋白酶最适pH值及最大蛋白酶活性值 | 第36-37页 |
·α-淀粉酶活力测定 | 第37页 |
·α-淀粉酶活性/蛋白酶活性比值 | 第37-39页 |
讨论 | 第39-41页 |
1 酯酶同工酶作为分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| 第39页 |
2 蝽类昆虫体内细菌作为分类指标的可行性探讨 | 第39页 |
3 消化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 | 第39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