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8-22页 |
| 1 鲷科鱼类生物学概况及我国渔业种质资源现状 | 第8-13页 |
| ·几种鲷科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| 第8-11页 |
| ·真鲷 | 第8-9页 |
| ·黑鲷 | 第9-10页 |
| ·黄鳍鲷 | 第10页 |
| ·平鲷 | 第10-11页 |
| ·二长棘鲷 | 第11页 |
| ·我国渔业种质资源的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遗传背景不清,生物多样性研究十分欠缺 | 第12页 |
| ·生态环境破坏,水生资源锐减 | 第12页 |
| ·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不健全 | 第12页 |
| ·缺乏科学的制种机制和种质鉴别技术 | 第12-13页 |
| 2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| 第13-19页 |
| ·形态学变异 | 第13-14页 |
| ·细胞水平-染色体多态性 | 第14页 |
| ·蛋白质水平 | 第14-15页 |
| ·DNA多态性的分子遗传标记 | 第15-19页 |
| ·线粒体DNA(mtDNA)的多态性 | 第15-16页 |
| 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(RAPD) | 第16-17页 |
| ·微卫星DNA标记(SSR) | 第17-18页 |
| ·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(RFLP) | 第18页 |
| 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(AFLP) | 第18-19页 |
| ·单核苷酸多态性(SNP) | 第19页 |
| 3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前景 | 第19-22页 |
| ·不同种群的遗传鉴定 | 第19-20页 |
| ·混合渔业分析 | 第20页 |
| ·遗传多样性大小的维持和濒危物种保护 | 第20页 |
| ·遗传渐渗监测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部分 用RAPD技术研究几种鲷科鱼类的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 | 第22-50页 |
| 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8页 |
| ·材料 | 第23-25页 |
| ·实验样品的采集 | 第23页 |
| ·仪器 | 第23-24页 |
| ·试剂 | 第24页 |
| ·溶液配制 | 第24-25页 |
| ·方法 | 第25-28页 |
| 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5页 |
| ·RAPD“标准”反应体系的建立 | 第25-27页 |
| ·随机引物的筛选和重复实验 | 第27-28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8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41页 |
| ·2个天然群体黄鳍鲷RAPD研究结果 | 第28-31页 |
| ·RAPD扩增结果 | 第28页 |
| ·RAPD图谱 | 第28-29页 |
| ·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3个地理群体真鲷和黑鲷RAPD研究结果 | 第31-34页 |
| ·RAPD扩增结果 | 第31-32页 |
| ·RAPD图谱 | 第32页 |
| ·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五种鲷科鱼类RAPD研究结果 | 第34-41页 |
| ·RAPD扩增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·RAPD图谱 | 第35-36页 |
| ·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 | 第36-41页 |
| 4 讨论 | 第41-50页 |
| ·模板DNA的制备 | 第41页 |
| ·RAPD的反应体系 | 第41-43页 |
| ·相关研究和报道 | 第43-44页 |
| ·鲷科鱼类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 | 第44-50页 |
| ·黄鳍鲷2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和趋势 | 第44-45页 |
| ·我国沿海真鲷和黑鲷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研究 | 第45-47页 |
| ·五种鲷科鱼类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的探讨 | 第47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60页 |
| 图版 | 第60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