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化进程中峰峰矿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6页 |
·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相关概念 | 第19-21页 |
·失地农民的概念 | 第19页 |
·再就业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·城市化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地租理论 | 第21页 |
·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需要层次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4页 |
·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峰峰矿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 | 第26-39页 |
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峰峰矿区及失地农民背景介绍 | 第28-33页 |
·峰峰矿区征地背景介绍 | 第28-30页 |
·峰峰矿区失地农民的自然情况介绍 | 第30-33页 |
·峰峰矿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 | 第33-38页 |
·失地农民再工作的情况 | 第33-35页 |
·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质量 | 第35-37页 |
·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困境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峰峰矿区失地农民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| 第39-55页 |
·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| 第39-40页 |
·Logistic回归介绍 | 第39-40页 |
·本文的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| 第40页 |
·内在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行为的影响 | 第40-51页 |
·失地农民自然特征指标的回归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失地农民经济指标的回归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失地农民再就业意愿指标的回归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失地农民的综合指标对再就业行为的回归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外在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行为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·经济因素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政府职能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政策制度因素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解决峰峰矿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| 第55-64页 |
·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模式的总体构建 | 第55-56页 |
·模式构建 | 第55-56页 |
·模式解释 | 第56页 |
·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人力资本 | 第56-57页 |
·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 | 第56页 |
·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| 第56-57页 |
·改变失地农民再就业观念 | 第57页 |
·完善各类相关制度 | 第57-59页 |
·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| 第57-58页 |
·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 | 第58-59页 |
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| 第59页 |
·落实政府责任 | 第59-61页 |
·构建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| 第59-60页 |
·健全扶持性优惠政策 | 第60页 |
·健全再就业培训机制 | 第60-61页 |
·积极发展经济 | 第61-63页 |
·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| 第61-62页 |
·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 | 第62页 |
·组织开展劳务输出 | 第62页 |
·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