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离子注入技术 | 第10-11页 |
| ·离子注入特点 | 第10页 |
| ·离子注入改性机理 | 第10-11页 |
| ·铜及其合金的离子注入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离子注入层的组织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·离子注入层的摩擦磨损特性 | 第13-14页 |
| ·铜合金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问题及前景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16-19页 |
| ·样品制备 | 第16-17页 |
| ·离子注入前样品处理 | 第16页 |
| ·离子注入 | 第16-1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X 射线光电子谱分析(XPS) | 第17页 |
| ·透射电镜(TEM)形貌观察 | 第17页 |
| ·硬度测试 | 第17-18页 |
| ·电导率测试 | 第18页 |
| ·摩擦磨损性能 | 第18-19页 |
| 第3章 离子注入层的组织结构 | 第19-43页 |
| ·锆离子注入层元素浓度—深度分布 | 第19-21页 |
| ·离子注入前后纯铜表层组织的 TEM 观察 | 第21-24页 |
| ·2×10~(17)Zr+/cm~2注入剂量下元素化学态分析 | 第24-29页 |
| ·Zr3d 谱峰分离 | 第24-26页 |
| ·Cu2p 谱峰分离 | 第26-28页 |
| ·O1s 谱峰分离 | 第28-29页 |
| ·6×10~(17)Zr+/cm~2注入剂量下元素化学态分析 | 第29-36页 |
| ·Zr3d 谱峰分离 | 第31-32页 |
| ·Cu2p 谱峰分离 | 第32-34页 |
| ·O1s 谱峰分离 | 第34-36页 |
| ·1×10~(18)Zr+/cm~2注入剂量下元素化学态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·Zr_3d 谱峰分离 | 第37-39页 |
| ·Cu_2p 谱峰分离 | 第39-40页 |
| ·O1s 谱峰分离 | 第40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4章 硬度及导电性能测试 | 第43-47页 |
| ·离子注入层的纳米硬度 | 第43-45页 |
| ·导电性能测试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5章 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| 第47-55页 |
| ·离子注入前后样品的摩擦系数-时间曲线 | 第47-48页 |
| ·锆离子注入剂量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| ·锆离子注入剂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锆离子注入剂量对基体磨损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不同注入剂量下基体的磨损表面形貌观察 | 第50-51页 |
| ·载荷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载荷对基体磨损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不同载荷下的磨损表面形貌观察 | 第52-53页 |
| ·摩擦速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摩擦速度对基体磨损量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不同滑动速度下的磨损表面形貌观察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