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滑坡论文

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干渠渠道滑坡的分析与防治

1 绪论第1-17页
 1.1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-8页
  1.1.1 中引渠道现状第7页
  1.1.2 渠道滑坡机理分析第7-8页
  1.1.3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
 1.2 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和趋势第8-9页
  1.2.1 国内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第8-9页
  1.2.2 国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第9页
 1.3 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及技术路线第9-10页
  1.3.1 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页
  1.3.2 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第9-10页
 1.4 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第10页
 1.5 中部引嫩工程自然概况简介第10-13页
  1.5.1 中引工程概况第10-11页
  1.5.2 自然条件第11-13页
 1.6 八干渠15+500~17+000渠道段的分析研究第13-17页
  1.6.1 15+500~17+000渠道段概况第13页
  1.6.2 冲淤变形第13页
  1.6.3 八干渠15+500~17+000渠道段的滑坡类型第13-15页
  1.6.4 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渠坡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1.6.5 裂隙的影响第16-17页
2 渠道土质、水质分析第17-28页
 2.1 概述第17页
 2.2 土体颗粒大小分析第17-20页
  2.2.1 实验测定第17-19页
  2.2.2 实验结果第19-20页
 2.3 土的渗透系数测定第20-21页
  2.3.1 实验目的第20页
  2.3.2 实验数据第20-21页
  2.3.3 实验结果第21页
 2.4 八干渠实验段土体的液塑限实验第21-23页
  2.4.1 实验方法第21-22页
  2.4.2 实验结果第22-23页
 2.5 渠道中的水质和地下水水质第23页
  2.5.1 嫩江水情况第23页
  2.5.2 中引渠道地下水情况第23页
 2.6 分散土对渠道的破坏第23-27页
  2.6.1 概述第23-24页
  2.6.2 分散性土的成因第24-26页
  2.6.3 分散性土的野外识别第26页
  2.6.4 分散性土的特性第26页
  2.6.5 分散性粘土试验研究第26页
  2.6.6 对渠道的破坏第26-27页
 2.7 结论第27-28页
3 土的抗剪强度分析第28-37页
 3.1 意义第28页
 3.2 抗剪强度的来源第28页
 3.3 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第28页
 3.4 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原理第28-29页
 3.5 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、φ的确定第29-37页
  3.5.1 三轴剪切实验第29-34页
  3.5.2 数据处理第34-36页
  3.5.3 结论第36-37页
4 边坡稳定分析第37-50页
 4.1 边坡稳定计算的数学模型第37-40页
  4.1.1 边坡稳定分析的意义第37页
  4.1.2 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第37页
  4.1.3 计算原理第37-39页
  4.1.4 最小安全系数传统计算方法第39-40页
 4.2 遗传算法第40-45页
  4.2.1 遗传算法简介第40-41页
  4.2.2 遗传算法的特点第41页
  4.2.3 遗传算法的应用过程第41-44页
  4.2.4 遗传算法的应用举例第44-45页
 4.3 遗传算法在中引渠道边坡稳定计算中的应用第45-50页
5 冻融破坏第50-54页
 5.1 气候因素第50-51页
 5.2 土壤因素第51-52页
 5.3 水文地质因素第52-54页
6 渠道滑坡防治措施第54-57页
 6.1 降低外水位第54页
 6.2 采用砂砾换基措施第54-55页
 6.3 采用防护方案第55-56页
  6.3.1 冲刷冻融剥蚀段第55-56页
  6.3.2 冲刷冻融剥蚀坍岸段第56页
  6.3.3 冲刷冻融剥蚀滑坡段第56页
 6.4 关于分散土处理措施第56-57页
7 总结与展望第57-59页
 7.1 全文结论第57页
 7.2 展望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抉择
下一篇:面向网站可用性分析的可视化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