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研究
| 摘 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目 录 | 第9-13页 |
| 第一章 引 言 | 第13-21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| ·构建可信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| 第15-16页 |
| ·安全操作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6-19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9页 |
| ·本文的组织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内容 | 第21-37页 |
| ·引言 | 第21页 |
| ·硬件安全机制 | 第21-25页 |
| ·内存保护 | 第22页 |
| ·运行保护 | 第22-24页 |
| ·I/O保护 | 第24-25页 |
| ·软件安全机制 | 第25-30页 |
| ·标识与鉴别 | 第25-26页 |
| ·访问控制 | 第26-28页 |
| ·可信通路 | 第28页 |
| ·最小特权管理 | 第28-29页 |
| ·隐蔽通道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安全机制的实现技术 | 第30-33页 |
| ·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的开发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小结 | 第35-37页 |
| 第三章 安全策略模型研究 | 第37-57页 |
| ·引言 | 第37页 |
| ·安全策略的分类 | 第37-40页 |
| ·通用的安全策略模型 | 第40-44页 |
| ·MLS策略模型 | 第40-42页 |
| ·Biba策略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DTE策略模型 | 第43-44页 |
| ·RBAC模型 | 第44页 |
| ·安全策略的可实现性问题 | 第44-46页 |
| ·多安全策略集成性研究 | 第46-54页 |
| ·安全状态模型的基本定义 | 第46-47页 |
| ·基于DTE的状态迁移模型 | 第47-49页 |
| ·基于RBAC的状态迁移模型 | 第49-51页 |
| ·多策略的集成模型 | 第51-54页 |
| ·多策略语言 | 第54-56页 |
| 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四章 基于反射机制的应用级访问控制技术 | 第57-73页 |
| ·引言 | 第57页 |
| ·应用级访问控制技术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传统的方法 | 第57-58页 |
| ·基于语言的安全技术 | 第58-60页 |
| ·反射技术 | 第60-64页 |
| ·反射技术的概念 | 第61-62页 |
| ·反射技术的分类 | 第62-63页 |
| ·反射技术的优点 | 第63-64页 |
| ·反射式安全机制 | 第64-65页 |
| ·安全元对象协议 | 第65-68页 |
| ·SMOP的定义及实现 | 第68-71页 |
| ·SMOP的定义 | 第68-69页 |
| ·SMOP的实现 | 第69-71页 |
| ·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第五章 支持动态策略的安全核体系结构 | 第73-95页 |
| ·引言 | 第73页 |
| ·安全核的发展 | 第73-77页 |
| ·引用监视器与安全核 | 第73-74页 |
| ·安全核与TCB | 第74-75页 |
| ·几种安全核的分析与比较 | 第75-77页 |
| ·传统安全体系结构的不足 | 第77-79页 |
| ·安全核的设计需求及原则 | 第79-81页 |
| ·安全核设计需求 | 第79-80页 |
| ·安全核设计原则 | 第80-81页 |
| ·安全核体系结构 | 第81-87页 |
| ·GFAC框架 | 第81-82页 |
| ·体系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 | 第82-84页 |
| ·工作原理 | 第84页 |
| ·策略服务器的设计 | 第84-86页 |
| ·安全核的多策略支持 | 第86-87页 |
| ·面向支持动态策略的设计 | 第87-91页 |
| ·支持动态策略的要求 | 第88页 |
| ·安全核的可扩展性设计 | 第88-90页 |
| ·安全策略的在线升级 | 第90-91页 |
| ·安全核的访问控制粒度 | 第91-92页 |
| ·小结 | 第92-95页 |
| 第六章 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的授权撤销机制研究 | 第95-107页 |
| ·引言 | 第95页 |
| ·授权撤消研究的问题 | 第95-96页 |
| ·安全核中的授权撤消 | 第96-97页 |
| ·系统授权模型定义 | 第97-99页 |
| ·授权撤消策略 | 第99-102页 |
| ·级联权限撤消 | 第100-101页 |
| ·非级联权限撤消 | 第101-102页 |
| ·授权撤消的实现机制 | 第102-105页 |
| ·哈希授权链表 | 第102-104页 |
| ·基于关键度的回调函数 | 第104-105页 |
| ·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| 第七章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机制的网络扩展 | 第107-117页 |
| ·前言 | 第107页 |
| ·域的安全性要求 | 第107-108页 |
| ·基于节点的访问控制规则 | 第108-109页 |
| ·基于域的访问控制的基本设定 | 第109-110页 |
| ·域访问控制模型及原理 | 第110-113页 |
| ·模型结构 | 第110-111页 |
| ·网络层访问控制的逻辑规则 | 第111-113页 |
| ·实现上的问题 | 第113-116页 |
| ·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| 第八章 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核原型的实现 | 第117-135页 |
| ·引言 | 第117页 |
| ·CRTOSⅡ | 第117-118页 |
| ·SK_CRTOS的设计要求 | 第118-119页 |
| ·安全核的实现 | 第119-130页 |
| ·安全API层 | 第120页 |
| ·策略服务器 | 第120-123页 |
| ·访问监视器 | 第123页 |
| ·决策缓存 | 第123-125页 |
| ·安全审计模块 | 第125-127页 |
| ·用户认证模块 | 第127-128页 |
| ·策略语言和工具 | 第128-130页 |
| ·系统测试与分析 | 第130-133页 |
| ·测试环境 | 第130页 |
| ·功能测试 | 第130-132页 |
| ·性能测试 | 第132-133页 |
| ·小结 | 第133-135页 |
| 第九章 全文总结 | 第135-1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9-147页 |
| 致 谢 | 第147-149页 |
| 作者在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、论文发表情况 | 第149-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