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1页 |
序言和致谢 | 第11-13页 |
缩写 | 第13-16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6-40页 |
第一章 植物抗旱性研究 | 第16-27页 |
·干旱的严重性 | 第16-17页 |
·全球农业中的水危机 | 第16页 |
·中国水资源紧张状况 | 第16-17页 |
·植物对干旱的应答 | 第17-27页 |
·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和耐旱机制 | 第18-24页 |
·渗透调节 | 第19-21页 |
·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 | 第21-22页 |
·水通道,疏水屏障,角质层蜡质含量和气孔开闭 | 第22-23页 |
·转录因子 | 第23-24页 |
·信号转导 | 第24页 |
·生殖生长期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| 第27-40页 |
1 蛋白质组学 | 第27-35页 |
·双向电泳 | 第30-32页 |
·质谱 | 第32-34页 |
·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 | 第34-35页 |
2 蛋白质组学在水稻和其它作物研究上的应用 | 第35-40页 |
·蛋白质组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·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生理和代谢中的应用 | 第36-37页 |
·蛋白质组学在遗传进化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·蛋白质遗传数量座位(PQL) | 第38页 |
·小结与展望 | 第38-40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40-85页 |
第三章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干旱的敏感反应及其耐旱性的遗传差异性 | 第40-48页 |
1 前言 | 第4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供试材料与植物生长状况 | 第40-41页 |
·水分胁迫和复水 | 第41-42页 |
·产量因子评估 | 第42页 |
3 结果 | 第42-44页 |
·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干旱的敏感性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水稻品种对干旱的抗性的差异 | 第43-44页 |
4 讨论 | 第44-46页 |
·将耐旱这个复杂性状分解成单个简单性状进行分析研究 | 第44-45页 |
·在控制良好的环境中研究耐旱的单个性状 | 第45页 |
·提高干旱条件下水稻产量的遗传潜力 | 第45-46页 |
5 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干旱对花粉淀粉含量的影响 | 第48-57页 |
1 前言 | 第4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植物生长和胁迫的产生 | 第48页 |
·取样时期和旗叶相对水分含量测定 | 第48-50页 |
·花粉IKI染色 | 第50页 |
·淀粉和总糖的化学测定 | 第50页 |
·结实率 | 第50页 |
3 结果 | 第50-54页 |
·干旱对水稻花粉淀粉含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干旱对不同水稻品种花粉淀粉含量影响的基因型差异 | 第51-54页 |
4 讨论 | 第54-56页 |
·花粉淀粉含量与结实率的关系以及干旱对淀粉积累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抽穗时花粉淀粉含量与水稻耐旱性 | 第55-56页 |
5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水稻生殖生长期对干旱应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57-80页 |
1 前言 | 第57-5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58-62页 |
·材料与植物生长状况 | 第58页 |
·水分胁迫,复水和取样 | 第58页 |
·叶片相对含水量测量和细胞核的DAPI染色 | 第58-60页 |
·ABA的酶联免疫法测定 | 第60页 |
·总蛋白质的提取 | 第60-61页 |
·第一向和第二向电泳 | 第61页 |
·胶的染色 | 第61-62页 |
·蛋白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| 第62页 |
3 结果 | 第62-72页 |
·蛋白质的分离与确认 | 第62-69页 |
·水分胁迫对花粉后期发育的影响 | 第69页 |
·复水对花粉后期发育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·抽穗期对照和干旱后花药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| 第70-72页 |
·干旱对花粉细胞核发育的影响 | 第72页 |
·干旱对花药ABA含量的影响 | 第72页 |
4 讨论 | 第72-78页 |
·水分胁迫和复水对花粉成熟过程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干旱下水稻穗子育性降低的分子基础 | 第73-78页 |
·干旱胁迫下花药中ABA含量变化以及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| 第78页 |
5 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| 第80-85页 |
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 | 第85-101页 |
第四部分 博士求学阶段发表的论文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