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(英文摘要)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与综述 | 第10-34页 |
1.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5页 |
1.2 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2.1 溶剂法工艺 | 第15-16页 |
1.2.2 本体法工艺 | 第16-17页 |
1.2.3 气相法工艺 | 第17-18页 |
1.3 聚合过程流程模拟技术 | 第18-20页 |
1.4 丙烯聚合建模现状 | 第20-28页 |
1.4.1 微观粒子模型 | 第21-25页 |
1.4.2 宏观反应器模型 | 第25-28页 |
1.5 丙烯聚合先进控制技术 | 第28-29页 |
1.6 主要聚合软件 | 第29-31页 |
1.7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| 第31-34页 |
第二章 丙烯聚合反应机理 | 第34-47页 |
2.1 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 | 第34-36页 |
2.1.1 第一代催化剂 | 第34页 |
2.1.2 第二代催化剂 | 第34-35页 |
2.1.3 第三代催化剂 | 第35页 |
2.1.4 第四代催化剂 | 第35-36页 |
2.1.5 茂金属催化剂 | 第36页 |
2.2 丙烯聚合机理 | 第36-38页 |
2.2.1 丙烯均聚反应机理 | 第36-37页 |
2.2.2 乙烯丙烯共聚反应机理 | 第37-38页 |
2.3 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 | 第38-43页 |
2.3.1 丙烯均聚动力学 | 第41-42页 |
2.3.2 乙烯丙烯共聚动力学 | 第42-43页 |
2.4 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因素 | 第43-45页 |
2.4.1 影响分子量的因素 | 第44-45页 |
2.4.2 影响分子量分布的因素 | 第45页 |
2.5 反应动力学参数估计 | 第45-46页 |
2.6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物性数据计算 | 第47-56页 |
3.1 热力学性质计算 | 第47-49页 |
3.1.1 饱和蒸汽压 | 第47-48页 |
3.1.2 热容 | 第48-49页 |
3.1.3 汽化焓 | 第49页 |
3.1.4 液体密度 | 第49页 |
3.2 传递性质计算 | 第49-51页 |
3.2.1 气体粘度 | 第49-50页 |
3.2.2 液体粘度 | 第50页 |
3.2.3 液体导热系数 | 第50-51页 |
3.3 聚丙烯基础物性数据 | 第51页 |
3.4 相平衡计算 | 第51-55页 |
3.4.1 Chao-Seader模型 | 第53-54页 |
3.4.2 Bennedict-Webb-Rubin模型 | 第54-55页 |
3.5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聚丙烯反应器稳态模拟 | 第56-73页 |
4.1 聚丙烯工艺流程 | 第56-58页 |
4.2 丙烯聚合机理 | 第58-60页 |
4.3 稳态建模 | 第60-64页 |
4.3.1 物料及能量平衡方程式 | 第61-64页 |
4.3.2 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 | 第64页 |
4.3.3 相平衡计算 | 第64页 |
4.4 模型求解 | 第64-66页 |
4.5 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66-72页 |
4.5.1 计算结果 | 第66-68页 |
4.5.2 主要操作参数对浆液浓度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4.5.3 反应器操作性能分析 | 第70-72页 |
4.6 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聚丙烯反应器动态建模 | 第73-84页 |
5.1 聚合反应器动态建模 | 第73-77页 |
5.1.1 模型假设 | 第73-74页 |
5.1.2 物料衡算方程 | 第74-76页 |
5.1.3 能量衡算方程 | 第76-77页 |
5.2 分子量分布模型 | 第77-81页 |
5.3 模型求解 | 第81页 |
5.4 计算结果与分析讨论 | 第81-83页 |
5.5 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7页 |
6.1 论文的创新点和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