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3 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6页 |
第2章 配网潮流计算方法 | 第16-30页 |
2.1 引言 | 第16页 |
2.2 网络结构的识别 | 第16-17页 |
2.3 树状结构潮流计算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4 网状结构潮流计算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5 程序计算步骤和框图 | 第23-25页 |
2.6 算例 | 第25-29页 |
2.7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计及开关和母线故障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研究 | 第30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30页 |
3.2 元件基本故障后果分类 | 第30-31页 |
3.3 负荷可靠性基本公式和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| 第31-33页 |
3.4 线路集合分类 | 第33-34页 |
3.5 开关集合分类 | 第34-35页 |
3.6 操作设备故障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7 算例 | 第36-39页 |
3.8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基于网络重构的配网可靠性混合算法 | 第40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算法依据 | 第40-41页 |
4.3 实现方法 | 第41-43页 |
4.4 算例 | 第43-46页 |
4.5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多元件备用系统可靠性计算研究 | 第47-56页 |
5.1 引言 | 第47页 |
5.2 泊松随机过程 | 第47-48页 |
5.3 不可修复备用系统 | 第48-51页 |
5.4 可修复备用系统 | 第51-52页 |
5.5 算例 | 第52-55页 |
5.6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A RBTS-Bus4和Bus6接线图 | 第61-63页 |
附录B 重庆某98节点系统可靠性算例 | 第63-66页 |
附录C 式(5.14)证明和二备用元件系统马尔可夫模型 | 第66-71页 |
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情况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