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纤式海藻叶绿素a浓度的荧光测量理论与实验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6页 |
1.2 叶绿素a含量现场测量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3页 |
1.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23页 |
1.4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海藻荧光测量机理及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| 第24-44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荧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| 第24-26页 |
2.2.1 荧光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.2 荧光分析法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2.3 荧光发射光谱特性 | 第26-30页 |
2.3.1 光的吸收和发射 | 第26-27页 |
2.3.2 荧光发射光谱 | 第27-30页 |
2.4 溶液的荧光强度及影响荧光强度的几个因素 | 第30-35页 |
2.4.1 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| 第30-32页 |
2.4.2 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4.3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4.4 激发光的照射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5 水中浮游植物的荧光特性 | 第35-38页 |
2.5.1 生物分子的荧光发射 | 第35-37页 |
2.5.2 浮游植物的荧光特性 | 第37-38页 |
2.6 荧光光纤测量系统的总体实施方案 | 第38-43页 |
2.6.1 荧光光学系统 | 第38-39页 |
2.6.2 荧光信号处理的电子学系统 | 第39-40页 |
2.6.3 荧光信号传输及测量的建模 | 第40-42页 |
2.6.4 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| 第42-43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3章 海藻的荧光激发和光纤传输系统的特性分析 | 第44-58页 |
3.1 引言 | 第44页 |
3.2 激发光源 | 第44-47页 |
3.2.1 脉冲氙灯的工作电路 | 第45-46页 |
3.2.2 脉冲氙灯的光谱特性 | 第46-47页 |
3.3 干涉滤光片 | 第47-50页 |
3.3.1 滤光片的基本特性 | 第47-48页 |
3.3.2 干涉滤光片原理及其特性 | 第48-50页 |
3.4 光纤的损耗特性 | 第50-53页 |
3.4.1 吸收损耗 | 第51-52页 |
3.4.2 散射损耗 | 第52-53页 |
3.5 光纤与光源和光探测器的耦合 | 第53-57页 |
3.5.1 光纤的数值孔径 | 第53-55页 |
3.5.2 光源(脉冲氙灯)与光纤的耦合 | 第55-56页 |
3.5.3 光纤与光探测器的耦合 | 第56-5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荧光信号检测系统 | 第58-73页 |
4.1 引言 | 第58页 |
4.2 光辐射探测过程的噪声 | 第58-62页 |
4.2.1 光电探测器噪声 | 第58-60页 |
4.2.2 光子噪声 | 第60-61页 |
4.2.3 放大器噪声 | 第61-62页 |
4.3 光电倍增管 | 第62-66页 |
4.3.1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| 第62-63页 |
4.3.2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路 | 第63-65页 |
4.3.3 光电倍增管的基本参数 | 第65-66页 |
4.4 荧光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 | 第66-72页 |
4.4.1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| 第67-68页 |
4.4.2 取样积分器 | 第68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荧光光纤系统及叶绿素a的测量实验 | 第73-79页 |
5.1 引言 | 第73-74页 |
5.2 荧光强度与激发波长的关系 | 第74-75页 |
5.3 系统的线性度测试实验 | 第75-76页 |
5.4 绿藻生长实验 | 第76-77页 |
5.5 叶绿素a溶液的荧光—温度特性 | 第77页 |
5.6 测量系统的时间漂移实验 | 第77-78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结论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