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种外来植物季节生长动态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8-25页 |
1.1 历史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21页 |
1.2.1 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.1 国内的入侵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1.2 国外的入侵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.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| 第11-21页 |
1.2.2.1 影响植物入侵的主要因子 | 第11-13页 |
1.2.2.1.1 内部因子 | 第11-12页 |
1.2.2.1.2 外部因子 | 第12-13页 |
1.2.2.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1.2.2.2.1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2.2.2.2 对环境成份的影响 | 第14页 |
1.2.2.2.3 对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2.2.2.4 对群落动态的影响 | 第15页 |
1.2.2.2.5 对群落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| 第15页 |
1.2.2.3. 经遗传修饰生物体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2.2.3.1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2.2.3.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2.2.4 对社会和文化的危害 | 第16-17页 |
1.2.2.5 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 | 第17-18页 |
1.2.2.6 外来植物扩散过程 | 第18-19页 |
1.2.2.7 外来植物与入侵植物 | 第19页 |
1.2.2.8 对外来植物的管理与防治 | 第19-21页 |
1.2.2.8.1 对外来植物的管理 | 第19-20页 |
1.2.2.8.2 对外来植物的防治 | 第20-21页 |
1.3 国内外对小花山桃草和空心莲子草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5页 |
1.3.1 小花山桃草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3.2 空心莲子草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5页 |
1.3.2.1 空心莲子草生物学特性 | 第22-23页 |
1.3.2.2 空心莲子草的主要危害 | 第23页 |
1.3.2.3 空心莲子草的防治 | 第23-24页 |
1.3.2.3.1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 | 第23-24页 |
1.3.2.3.2 空心莲子草的非生物防治 | 第24页 |
1.3.2.4 空心莲子草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2 引言 | 第25-26页 |
3 样地概况 | 第26页 |
4 研究方法 | 第26-28页 |
4.1 样地设置 | 第26页 |
4.2 小花山桃草的调查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4.2.1 小花山桃草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 | 第27页 |
4.2.2 小花山桃草种子散布格局 | 第27页 |
4.3 空心莲子草的调查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4.3.1 空心莲子草有性生殖数量特征 | 第27-28页 |
4.3.2 空心莲子草营养繁殖特性 | 第28页 |
4.3.3 空心莲子草空间构型 | 第28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41页 |
5.1 小花山桃草 | 第28-37页 |
5.1.1 小花山桃草生物量动态 | 第28-33页 |
5.1.1.1 单株地上生物量的动态 | 第29-31页 |
5.1.1.2 茎生物量的动态 | 第31页 |
5.1.1.3 叶生物量的动态 | 第31-32页 |
5.1.1.4 花序生物量的动态 | 第32页 |
5.1.1.5 单株地上生物量组成结构比 | 第32-33页 |
5.1.2 小花山桃草数量动态 | 第33-34页 |
5.1.2.1 茎高 | 第33页 |
5.1.2.2 叶数 | 第33页 |
5.1.2.3 花序 | 第33-34页 |
5.1.2.4 种子 | 第34页 |
5.1.3 小花山桃草种子的散布格局 | 第34-37页 |
5.2 空心莲子草 | 第37-41页 |
5.2.1 有性生殖的数量特征 | 第38页 |
5.2.2 营养繁殖的数量特征 | 第38-40页 |
5.2.3 空心莲子草的空间构型 | 第40-41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41-43页 |
6.2 讨论 | 第43-46页 |
6.2.1 小花山桃草 | 第43页 |
6.2.2 空心莲子草 | 第43-44页 |
6.2.3 外来植物入侵的几种假说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