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·氮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 | 第11-16页 |
·氮污染来源及危害 | 第11-13页 |
·氨氮污染 | 第11-12页 |
·硝氮和亚硝氮污染 | 第12-13页 |
·有机氮污染 | 第13页 |
·氮氧化物污染 | 第13页 |
·中国氮污染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非生物脱氮技术 | 第14页 |
·生物脱氮技术 | 第14-16页 |
·非好氧反硝化 | 第15页 |
·好氧反硝化 | 第15-16页 |
·汞污染来源及处理技术 | 第16-19页 |
·汞污染来源及危害 | 第16-17页 |
·非生物脱汞法 | 第17-18页 |
·废水脱汞法 | 第17页 |
·废气脱汞法 | 第17-18页 |
·固体废物脱汞法 | 第18页 |
·生物脱汞法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吸附法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强化法 | 第19页 |
·汞离子与微生物的作用关系 | 第19-21页 |
·汞离子与微生物的作用类型 | 第19-20页 |
·汞离子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 | 第19-20页 |
·微生物对汞离子的抗性效应 | 第20页 |
·汞离子与好氧反硝化菌共存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好氧脱氮除汞联合作用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1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2-2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| 第25-29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药剂 | 第25页 |
·仪器型号和生产厂家 | 第25页 |
·试验用培养基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用水 | 第26页 |
·试验菌种 | 第26页 |
·分析检测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硝酸盐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亚硝酸盐的测定 | 第27页 |
·汞离子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菌液浓度的测定 | 第28页 |
·菌种鉴定及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好氧反硝化菌的耐汞实验研究 | 第29-39页 |
·抗汞性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纯化 | 第29页 |
·活化筛选 | 第29页 |
·分离纯化 | 第29页 |
·菌株的耐 Hg~(2+)能力测定 | 第29-35页 |
·不同 Hg~(2+)浓度下好氧反硝化菌株的生长情况 | 第29-30页 |
·好氧反硝化菌株对汞离子的适应特性 | 第30-35页 |
·不同 Hg~(2+)浓度对菌株好氧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好氧反硝化过程中 Hg~(2+)的变化情况 | 第33-35页 |
·耐 Hg~(2+)好氧反硝化菌的因素影响实验 | 第35-37页 |
·pH 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离子强度的影响 | 第36页 |
·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Hg~(2+)存在下的生物滤塔好氧脱氮研究 | 第39-55页 |
·实验材料和研究内容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39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39-40页 |
·生物滤塔的挂膜启动 | 第40-42页 |
·生物滤塔运行过程中的因素影响 | 第42-51页 |
·碳源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C/N 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水力停留时间(HRT)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NH4+-N初始值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气水比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有机络合剂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填料层高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影响因素的优化分析 | 第51页 |
·汞离子存在下的反硝化潜力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潜力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机理分析 | 第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5页 |
第五章 好氧反硝化菌 X1 的鉴定及脱汞机理研究 | 第55-63页 |
·菌种 DNA 纯化 | 第55-56页 |
·菌株鉴定 | 第56-57页 |
·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| 第56页 |
·16S rRNA基因的 PCR 扩增 | 第56页 |
·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进化树 | 第56-57页 |
·恶臭假单胞菌脱汞机理实验 | 第57-61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1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电镜扫描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附录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