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 | 第1-6页 |
第一章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和意义 | 第6-9页 |
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特征 | 第6页 |
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| 第6-9页 |
第二章 利率市场化的效应分析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效应分析 | 第9-17页 |
一、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水平的变动 | 第9-10页 |
二、 利率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| 第10-15页 |
三、 利率自由化与储蓄、投资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的微观效应分析 | 第17-21页 |
一、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二、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三、 利率市场化对个人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分析 | 第21-31页 |
第一节 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1-22页 |
一、 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二、 积极创造理想的宏观经济环境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微观主体行为分析 | 第22-27页 |
一、 银行行为分析 | 第22-24页 |
二、 企业行为分析 | 第24-27页 |
第三节 市场制度建设分析 | 第27-31页 |
一、 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 | 第27-29页 |
二、 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:分析与借鉴 | 第31-40页 |
第一节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1-33页 |
一、 利率管制的背景 | 第31页 |
二、 利率管制的弊端 | 第31-32页 |
三、 利率管制的取消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3-35页 |
一、 利率管制的背景 | 第33-34页 |
二、 利率市场化进程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5-37页 |
一、 台湾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5-36页 |
二、 印度尼西亚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7-38页 |
一、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7页 |
二、 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 | 第37-38页 |
第五节 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中国利率改革回顾和现状分析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中国利率改革进程中的利率调整 | 第40-44页 |
一、 1978年——1996年间银行利率的调整 | 第40-41页 |
二、 1996年以后银行利率的调整 | 第41-44页 |
第二节 中国利率改革进程中的利率放开 | 第44-45页 |
一、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放开 | 第44页 |
二、 国债市场利率的放开 | 第44页 |
三、 外币利率的放开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中国利率改革进程中的间接调控机制 | 第45-47页 |
一、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 | 第45-46页 |
二、 再贴现业务的扩大 | 第46页 |
三、 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| 第47-52页 |
第一节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方针 | 第47-48页 |
一、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 | 第47页 |
二、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方针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和步骤安排 | 第48-52页 |
一、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:渐进方式 | 第48页 |
二、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安排 | 第48-51页 |
三、 正确把握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对外开放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结束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