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论文提要 | 第1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引言 | 第5页 |
| 一、 冯梦龙与他的拟话本“三言”小说 | 第5-7页 |
| 二、 “三言”小说语言的基本面貌 | 第7-12页 |
| (一)、 代词举例 | 第8-9页 |
| (二)、 副词举例 | 第9-10页 |
| (三)、 介词举例 | 第10页 |
| (四)、 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举例 | 第10-11页 |
| (五)、 量词举例 | 第11页 |
| (六)、 助词举例 | 第11-12页 |
| 三、 “三言”小说中的吴语成分 | 第12-58页 |
| (一)、 “三言”小说中的吴语语音成分 | 第12-15页 |
| (二)、 “三言”小说中的吴语词汇成分 | 第15-52页 |
| 1、 代词 | 第15-19页 |
| 2、 名词 | 第19-28页 |
| 3、 动词 | 第28-39页 |
| 4、 形容词 | 第39-43页 |
| 5、 副词 | 第43-46页 |
| 6、 助词 | 第46-47页 |
| 7、 连词 | 第47页 |
| 8、 吴方言熟语 | 第47-52页 |
| (三)、 “三言”小说中的吴语语法成分 | 第52-58页 |
| 1、 具有方言色彩的词头与词尾的运用 | 第52-54页 |
| 2、 部分词语有构同语素倒置的现象 | 第54-56页 |
| 3、 正在进行时与持续时的表示法 | 第56页 |
| 4、 动词中心语后的双趋向补语句 | 第56页 |
| 5、 “可+谓”式疑问句的应用 | 第56-57页 |
| 6、 后置补语句的应用 | 第57-58页 |
| 四、 “三言”小说中吴语成分的原因 | 第58-64页 |
| (一)、 故事的江浙地域背景是吴语成分渗入的原因之一 | 第58-62页 |
| (二)、 双语交际是“三言”小说吴语成分渗入的第二个原因 | 第62-63页 |
| (三)、 “三言”作者本身的母语影响 | 第63-64页 |
| 五、 结语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6页 |
| 后记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