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发展概述 | 第1-47页 |
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含义、分类与法律作用 | 第17-30页 |
一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含义 | 第17-19页 |
二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分类 | 第19-21页 |
三、 金融衍生产品中的新兴产品 | 第21-25页 |
四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经济功能 | 第25-28页 |
五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作用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演变与特点 | 第30-35页 |
一、 各国金融衍生市场演变及其特点 | 第30-32页 |
二、 金融衍生市场的分类及其特点 | 第32-34页 |
三、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交易主体 | 第35-39页 |
一、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交易主体及其缔约能力分析 | 第35-38页 |
二、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动机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分析 | 第39-47页 |
一、 金融衍生产品法律分析的意义 | 第39-41页 |
二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总体法律特征 | 第41-42页 |
三、 金融衍生产品是否为赌博的法律认定 | 第42-44页 |
四、 金融远期和期货的法律性质 | 第44-46页 |
五、 金融期权的法律性质 | 第46-47页 |
第二章 金融衍生产品国际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| 第47-75页 |
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 | 第47-52页 |
一、 传统国际金融法是衍生产品出现的法律原因 | 第47-49页 |
二、 金融衍生交易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| 第49-51页 |
三、 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发展丰富了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主要国家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制度 | 第52-58页 |
一、 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主要法律制度 | 第52-54页 |
二、 英国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主要法律制度 | 第54-57页 |
三、 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制度 | 第57-58页 |
第三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法律监管体系 | 第58-67页 |
一、 多边国际组织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 | 第58-62页 |
二、 区域性组织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监管合作 | 第62-65页 |
三、 双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合作 | 第65-67页 |
第四节 金融衍生产品国际法律监管体系的特点 | 第67-75页 |
一、 金融衍生交易国际监管目标的初步确立 | 第67-68页 |
二、 公开市场法律规范完善,场外市场法律规范薄弱 | 第68-69页 |
三、 事件立法特点明显,英美案例法具有指导作用 | 第69-71页 |
四、 国际监管约束力不强,具有软法性质 | 第71-72页 |
五、 衍生产品的国际监管立法仍处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 | 第72-75页 |
第三章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场所的法律问题 | 第75-99页 |
第一节 各国衍生交易所设立的基本法律条件 | 第75-80页 |
一、 各国期货期权交易所的种类 | 第75-76页 |
二、 各国衍生交易所设立的认可或许可制度 | 第76-78页 |
三、 各国衍生交易所的资本要求 | 第78页 |
四、 各国衍生交易所的管理制度 | 第78-79页 |
五、 国际证监会组织关于衍生交易所的确认条件 | 第79-80页 |
第二节 各国衍生交易所的产品设计与市场监管 | 第80-84页 |
一、 关于交易合约设计的主要条件 | 第80-81页 |
二、 关于衍生新产品的测试或说明 | 第81-82页 |
三、 关于衍生产品上市规则的审查 | 第82页 |
四、 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透明度要求 | 第82-84页 |
第三节 各国衍生交易清算所的法律制度 | 第84-99页 |
一、 各国衍生交易清算所的概述 | 第84页 |
二、 关于衍生交易清算所的法律性质 | 第84-85页 |
三、 衍生交易清算中的保证金制度 | 第85-88页 |
第四节 各国衍生交易所非互助化的法律问题 | 第88页 |
一、 各国衍生交易所非互助化的最新发展 | 第88-91页 |
二、 交易所非互助化产生的法律问题 | 第91-94页 |
三、 部分国家和地区衍生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实践 | 第94-99页 |
第四章 各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介机构的法律监管 | 第99-121页 |
第一节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的主要类型和监管依据 | 第99-106页 |
一、 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的发展概述 | 第99-100页 |
二、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结构的主要类型 | 第100-104页 |
三、 各国对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的法律监管依据 | 第104-106页 |
第二节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 | 第106-111页 |
一、 衍生交易的业务许可制度 | 第107-109页 |
二、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的资本金要求 | 第109-110页 |
三、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的其他市场准入条件 | 第110-111页 |
第三节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业务行为的法律监管 | 第111-114页 |
一、 衍生交易业务的持续监管制度 | 第112-113页 |
二、 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的定期稽核制度 | 第113-114页 |
三、 衍生交易业务及信息的记录保管制度 | 第114页 |
第四节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 | 第114-121页 |
一、 衍生交易品质信息的披露制度 | 第115-116页 |
二、 衍生交易数量信息的披露制度 | 第116-117页 |
第五节 各国衍生交易中介机构禁止行为的法律规定 | 第117页 |
一、 衍生交易中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滥用 | 第117-118页 |
二、 衍生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| 第118-119页 |
三、 衍生交易中的市场操纵和囤积 | 第119-120页 |
四、 衍生交易中的限制竞争行为 | 第120-121页 |
第五章 各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的客户保护 | 第121-136页 |
第一节 金融衍生交易中客户保护制度概述 | 第121-122页 |
第二节 金融衍生交易的适合性与风险揭示原则 | 第122-125页 |
一、 衍生交易中的适合性原则 | 第122-123页 |
二、 衍生交易中的风险揭示原则 | 第123-125页 |
第三节 金融衍生交易中的代理行为规范 | 第125-127页 |
一、 代理交易行为的公正性要求 | 第125-126页 |
二、 对代理客户的资金保护要求 | 第126-127页 |
三、 对代理客户的资料保护要求 | 第127页 |
第四节 各国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投资者赔偿制度 | 第127-133页 |
一、 各国投资者赔偿制度的法律基础 | 第128-129页 |
二、 各国投资者赔偿制度的组织模式 | 第129-130页 |
三、 各国投资者赔偿制度的筹资原则 | 第130-131页 |
四、 关于赔偿范围和赔偿限额的法律制度 | 第131-132页 |
五、 关于赔偿条件和赔偿程序的法律制度 | 第132-133页 |
第五节 金融衍生交易中的争议解决制度 | 第133-136页 |
第六章 国际场外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| 第136-169页 |
第一节 国际场外衍生交易概述 | 第136-142页 |
一、 国际场外衍生交易的发展现状 | 第136-138页 |
二、 国际场外衍生交易中的大众型产品 | 第138-142页 |
第二节 国际场外衍生交易的法律文件 | 第142-149页 |
一、 主协议 | 第143页 |
二、 确认书 | 第143-144页 |
三、 主协议附件 | 第144页 |
四、 信用担保文件 | 第144-145页 |
五、 英国银行业协会远期利率协议 | 第145页 |
第三节 国际场外衍生合同的成立与法律性质 | 第145页 |
一、 合同订立 | 第145-147页 |
二、 合同确认和更正 | 第147页 |
三、 禁止反言原则 | 第147-149页 |
四、 法律性质 | 第149页 |
第四节 国际场外衍生合同的转让与变更 | 第149-156页 |
一、 合同转让 | 第149-151页 |
二、 合同变更 | 第151页 |
第五节 国际场外衍生合同的违约及其法律救济 | 第151-152页 |
一、 违约事件 | 第152-153页 |
二、 非违约的终止事件 | 第153-155页 |
三、 法律救济 | 第155-156页 |
第六节 国际场外衍生合同的法律适用与法院管辖 | 第156-158页 |
一、 法律适用 | 第156-157页 |
二、 法院管辖 | 第157-158页 |
第七节 场外衍生市场的国际法律监管制度 | 第158-169页 |
一、 场外衍生市场的国际风险事件 | 第158-161页 |
二、 关于场外衍生市场的法律监管争议 | 第161-164页 |
三、 场外衍生市场国际法律监管制度的思考 | 第164-169页 |
第七章 各国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管理的法律制度 | 第169-192页 |
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与衡量 | 第169-176页 |
一、 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风险 | 第169-170页 |
二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 | 第170-173页 |
三、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衡量 | 第173-176页 |
第二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体系 | 第176-180页 |
一、 政府机构的宏观立法监管 | 第176-177页 |
二、 衍生行业组织的协调管理 | 第177-178页 |
三、 衍生交易市场的自律监管 | 第178-179页 |
四、 衍生中介机构的内控防范 | 第179-180页 |
第三节 各国交易所市场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 | 第180-186页 |
一、 衍生交易制度中的风险管理 | 第180-182页 |
二、 衍生结算制度中的风险管理 | 第182-185页 |
三、 衍生交易中的风险基金制度 | 第185-186页 |
第四节 场外市场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制度 | 第186-192页 |
一、 确立场外衍生交易中的风险管理体制 | 第186-187页 |
二、 场外衍生交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| 第187-188页 |
三、 场外衍生交易风险管理的法律制度 | 第188-192页 |
第八章 中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问题 | 第192-223页 |
第一节 短暂的金融实践与法律问题 | 第192-197页 |
一、 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试点实践 | 第192-195页 |
二、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暂停的法律分析 | 第195-197页 |
第二节 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现实性与法律障碍 | 第197-201页 |
一、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衍生产品 | 第197-198页 |
二、 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障碍 | 第198-201页 |
第三节 发展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思考 | 第201-223页 |
一、 关于股票指数期货品种的思考 | 第201-204页 |
二、 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分析 | 第204-207页 |
三、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法律制度重构 | 第207-210页 |
第四节 21世纪中国金融创新与法律监管变革 | 第210页 |
一、 正确认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原则 | 第210-213页 |
二、 建立健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的法律制度 | 第213-217页 |
三、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法律监管体制 | 第217-2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3-228页 |
后记 | 第228-2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