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高分子化学(高聚物)论文

新型异戊二烯聚合体的研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7页
前言第7-11页
Ⅰ. 文献综述第11-46页
 1. 概况第11-20页
  1.1 异戊二烯橡胶第11-14页
   1.1.1. 国外发展状况第11-13页
   1.1.2. 国内发展状况第13-14页
  1.2. SIS第14-17页
   1.2.1 发展状况第15-16页
   1.2.2 发展趋势第16-17页
  1.3 双锂引发剂第17-20页
   1.3.1. 发展概况第17-19页
   1.3.2 制备方法第19-20页
 2. 聚合机理第20-23页
 3. 合成方法第23-27页
  3.1 立构嵌段聚合物第24-25页
  3.2 ABA型聚合物第25-26页
  3.3 有过渡段的ABA型聚合物第26-27页
 4. 聚合物结构及调节第27-33页
  4.1 微观结构第27-31页
   4.1.1 引发剂浓度和种类第28-29页
   4.1.2 调节剂种类和用量第29-30页
   4.1.3 温度第30-31页
  4.2 序列分布第31页
  4.3 分子量分布第31-33页
 5. 性能第33-42页
  5.1 异戊二烯橡胶第33-37页
   5.1.1 结晶第34-35页
   5.1.2 玻璃化温度第35-36页
   5.1.3 动态粘弹性第36-37页
  5.2 SIS第37-42页
   5.2.1 玻璃化温度第37-38页
   5.2.2 拉伸强度第38-41页
   5.2.3 加工性能第41-42页
 6. 应用第42-44页
  6.1 异戊二烯橡胶第42-43页
  6.2 SIS第43-44页
 7. 分析与测试第44-46页
Ⅱ. 试验部分第46-51页
 1. 原材料第46页
 2. 试验方法第46-49页
  2.1 试验装置及仪器第46页
  2.2 双锂引发剂第46-48页
   2.2.1 合成第46-47页
   2.2.2 表征第47-48页
  2.3 聚合第48-49页
   2.3.1 均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第48-49页
   2.3.2 3,4-1,4-3,4-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第49页
   2.3.3 SIS的合成第49页
   2.3.4 有过渡段SIS的合成第49页
   2.3.5 后处理第49页
 3. 分析与测试第49-51页
Ⅲ. 结果与讨论第51-91页
 一、 均聚异戊二烯第51-62页
  1. 实验内容第51页
  2. 结果与讨论第51-62页
   2.1 影响微观结构的因素第51-53页
    2.1.1 引发剂浓度第51页
    2.1.2 引发温度第51-52页
    2.1.3 调节剂加入量第52-53页
   2.2 聚合反应动力学第53-60页
    2.2.1 时间与转化率的关系第53-56页
    2.2.2 反应动力学常数的确定第56-60页
   2.3 聚合反应的热效应第60-62页
    2.3.1 单体浓度对热效应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2.3.2 引发温度对热效应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2.3.3 调节剂加入量对热效应的影响第61-62页
 二、 立构嵌段聚异戊二烯第62-71页
  1. 实验内容第62页
  2. 结果与讨论第62-71页
   2.1 合成第62-63页
   2.2 结构第63-64页
   2.3 性能第64-71页
    2.3.1 玻璃化温度第64-68页
    2.3.2 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第68-71页
 三、 苯乙烯、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第71-91页
  1. 实验内容第71页
  2. 结果与讨论第71-91页
   2.1 合成第71-80页
    2.1.1 影响微观结构的因素第71-72页
    2.1.2 聚合反应动力学第72-79页
    2.1.3 合成第79-80页
   2.2 聚合反应的热效应第80-81页
    2.2.1 引发温度对反应热效应的影响第80页
    2.2.2 单体配比对反应热效应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2.3 结构第81-82页
   2.4 性能第82-91页
    2.4.1 SIS第82页
    2.4.2 有过渡段SIS第82-91页
Ⅳ. 结论第91-93页
Ⅴ. 参考文献第93-99页
Ⅵ. 附录第99-103页
致谢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溶聚丁苯橡胶中新型结构调节剂的研制与应用
下一篇: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