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紫罗兰酮的工业制备过程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5页 |
| ·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| 第7-14页 |
| ·原料及产物 | 第7-8页 |
| ·制备方法 | 第8-9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| ·国外部分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部分 | 第11-14页 |
| ·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4页 |
| ·论文的基本思路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基本原理 | 第15-19页 |
| ·反应机理 | 第15-18页 |
| ·提纯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19-28页 |
| ·实验所用药品 | 第19-20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20-21页 |
| ·反应仪器及设备 | 第20页 |
| ·分析仪器及设备 | 第20-21页 |
| ·反应装置及过程 | 第21页 |
| ·测试样品的制备与鉴定 | 第21-23页 |
| ·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23-24页 |
| ·色谱柱的制备 | 第24-26页 |
| ·假紫罗兰酮的合成 | 第26-28页 |
| ·缩合催化剂的筛选 | 第26页 |
| ·催化剂的确定 | 第26-28页 |
| ·以NaOH为催化剂 | 第26-27页 |
| ·以固体粉状Ba(OH)_2做催化剂 | 第27页 |
| ·使用混合催化剂 | 第27页 |
| ·以有机碱为催化剂 | 第27页 |
| ·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| 第27页 |
| ·产品精制 | 第27-28页 |
|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28-55页 |
| ·以固体氢氧化钠为aldol缩合反应的催化剂 | 第28-32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| ·摩尔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为催化剂 | 第32-35页 |
| ·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以固体粉状氢氧化钡做催化剂 | 第35-41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| ·氢氧化钡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·醛/酮摩尔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·以氢氧化钡为催化剂,加入溶剂乙醇 | 第41-45页 |
| ·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氢氧化钡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乙醇与丙酮体积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·以氢氧化钡为催化剂,以异丙醇代替乙醇 | 第45-46页 |
| ·以混合碱为催化剂 | 第46-47页 |
| ·以有机碱为催化剂 | 第47-48页 |
| ·以副产物抑制副反应 | 第48页 |
| ·以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| 第48-49页 |
| ·以非硅烷化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| 第48页 |
| ·以硅烷化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| 第48-49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柠檬醛与丙酮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0页 |
| ·乙醇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| ·产物的精制 | 第52-55页 |
| 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