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1页 |
| 1 导论 | 第11-23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3页 |
| ·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| 第13-18页 |
| ·基本公共服务 | 第13-15页 |
| ·财政分权 | 第15-18页 |
| ·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分析框架 | 第18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| ·基本框架 | 第18-20页 |
| ·研究难点与创新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难点 | 第20页 |
| ·主要创新 | 第20-22页 |
| ·本文结构 | 第22-23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23-46页 |
| ·外溢性和异质性偏好 | 第23-26页 |
| ·政府间关系与财政制度设计 | 第26-33页 |
| ·基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| 第33-38页 |
| ·激励的弱化与公共财政 | 第38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-46页 |
| 3 财政分权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性约束 | 第46-84页 |
| ·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概况 | 第47-70页 |
| ·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状况 | 第47-59页 |
| ·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变动情况 | 第59-70页 |
| ·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背景 | 第70-74页 |
| ·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变迁历程 | 第70-72页 |
| ·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| 第72-74页 |
| ·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性影响 | 第74-76页 |
| ·外部环境 | 第74-75页 |
| ·激励机制 | 第75页 |
| ·财政制度设计 | 第75-76页 |
| ·财政分权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性分析 | 第76-84页 |
| ·外部环境对分权效果的制约 | 第76-77页 |
| ·被放大的财政激励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 | 第77-80页 |
| ·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 | 第80-84页 |
| 4 财政分权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:理论模型 | 第84-97页 |
| ·基本模型 | 第84-86页 |
| ·考核机制的影响 | 第86-89页 |
| ·财政收入激励的影响 | 第89-91页 |
| ·财政制度设计的影响 | 第91-93页 |
| ·扩展到n个地区 | 第93-95页 |
| ·小结 | 第95-97页 |
| 5 财政分权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:实证分析 | 第97-109页 |
| ·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 | 第97-103页 |
| ·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 | 第97-98页 |
| ·计量经济方法 | 第98-99页 |
| ·初步回归分析 | 第99-100页 |
| ·考虑考核机制、税收激励和财政制度的回归 | 第100-103页 |
| ·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影响 | 第103-109页 |
| ·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的影响 | 第103-106页 |
| ·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的影响 | 第106-109页 |
| 6 政策建议 | 第109-119页 |
| ·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原则 | 第109-114页 |
| ·目标分阶段原则 | 第109-112页 |
| ·二重任务性原则 | 第112-114页 |
| ·改革措施 | 第114-119页 |
| ·激励机制的弱化和强化 | 第114-115页 |
| ·系统化改革财政制度 | 第115-119页 |
| 7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| 第119-123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119-121页 |
| ·不足和展望 | 第121-123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| 第123-1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5-137页 |
| 后记 | 第137-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