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电镀薄壁金刚石钻头工艺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引言 | 第11页 |
·金刚石工具 | 第11-12页 |
·金刚石工具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·复合电镀金刚石工具 | 第12页 |
·复合电镀法制作金刚石钻头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·有关复合电镀金刚石钻头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·合金电镀 | 第13页 |
·复合电镀 | 第13-14页 |
·某品牌薄壁金刚石钻头钻孔分析 | 第14-17页 |
·薄壁型金刚石钻头磨损机理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的新观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影响薄壁金刚石钻头工艺因素分析 | 第20-27页 |
·基体材料、胎体及金刚石颗粒选择 | 第20-23页 |
·基体材料及形状 | 第20-21页 |
·胎体成分 | 第21-22页 |
·金刚石颗粒材料 | 第22-23页 |
·复合电镀工艺条件 | 第23-27页 |
·阴极电流密度 | 第23-24页 |
·镀液温度 | 第24页 |
·pH值 | 第24页 |
·添加剂 | 第24-25页 |
·复合电镀工艺时间控制 | 第25页 |
·其它因素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薄壁金刚石钻头制作工艺试验 | 第27-46页 |
·实验设备及材料 | 第27-28页 |
·复合电镀前处理 | 第28-30页 |
·金刚石微粒镀前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钻头基体的前处理 | 第29-30页 |
·镀液的组成及配制 | 第30页 |
·埋砂镀液的组成 | 第30页 |
·装饰性亮镍镀液的组成 | 第30页 |
·复合电镀工艺流程图 | 第30-31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的评定手段 | 第31-33页 |
·钻孔试验 | 第31-32页 |
·镀层表面质量评价及微观形貌的观察 | 第32页 |
·扫描电镜下胎体组成分析 | 第32页 |
·数理统计 | 第32-33页 |
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3-35页 |
·正交表格数据设置 | 第33-34页 |
·正交表格与结果 | 第34-35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数理统计与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K_(jm)的计算 | 第35-36页 |
·P_(jm)及R_j的计算 | 第36页 |
·各个因素水平与P_(jm)关系走势图 | 第36-39页 |
·最优组合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极差分析 | 第40页 |
·报废后表面形貌 | 第40-44页 |
·报废后肉眼观察表面形貌 | 第40-41页 |
·复合镀层金相显微表观形貌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扫描电镜下胎体组成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能谱分析图 | 第44页 |
·胎体组成分析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薄壁金刚石钻头制作工艺优化研究 | 第46-59页 |
·平行试验评价方法 | 第46页 |
·平行试验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埋砂次数 | 第46-47页 |
·阳极板排布 | 第47页 |
·基体壁厚 | 第47页 |
·平行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7-52页 |
·埋砂次数的结果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阳极板排布结果分析 | 第50页 |
·基体类型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同步纵向磨损量化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金相显微形貌观察 | 第54-55页 |
·侧刃金相显微形貌观察 | 第54页 |
·断面金相显微形貌观察 | 第54-55页 |
·断面扫描电镜观察 | 第55-57页 |
·未经打磨断面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打磨过后断面结构 | 第56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