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小实蝇饲养方法的改进及田间防治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前言 | 第11-20页 |
1 橘小实蝇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8页 |
·分类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生活史 | 第12页 |
·危害与发生规律 | 第12-13页 |
·地理分布及适生性分析 | 第13页 |
·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| 第15-18页 |
2 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18页 |
3 前景与展望 | 第18-20页 |
一 不同饲养方法的差异比较 | 第20-3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4页 |
·供试虫源 | 第20页 |
·饲养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差异比较 | 第21-24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2页 |
·卵孵化率的差异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幼虫化蛹率的差异比较 | 第25页 |
·蛹重的差异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性比的差异比较 | 第26-27页 |
·回复突变率的差异比较 | 第27-28页 |
·成虫羽化率的差异比较 | 第28-29页 |
·成虫飞出率的差异比较 | 第29-30页 |
·成虫耐压存活率的差异比较 | 第30-31页 |
·雌虫产卵量的差异比较 | 第31-32页 |
·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的差异比较 | 第32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32-34页 |
二 不同成虫雌雄比例对后代的影响 | 第34-4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材料 | 第34-35页 |
·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不同成虫雌雄比例对后代蛹重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成虫雌雄比例对后代回复突变率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·不同成虫雌雄比例对后代成虫耐压存活率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40-42页 |
三 橘小实蝇田间种群动态监测 | 第42-5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供试药剂 | 第42页 |
·试验器材 | 第42-43页 |
·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橘小实蝇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监测 | 第44-46页 |
·不同果园橘小实蝇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监测 | 第46-47页 |
·果园内外橘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监测 | 第47-48页 |
·橘小实蝇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种群动态监测 | 第48-49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49-51页 |
四 橘小实蝇蛋白饵剂田间应用 | 第51-56页 |
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试验材料与试验地 | 第51页 |
·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蛋白饵剂悬挂诱集法 | 第52-53页 |
·蛋白饵剂点喷诱杀法 | 第53-54页 |
·不同引诱剂诱集结果 | 第54-55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