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6-9页 |
(一)冯镇峦及冯评《聊斋志异》 | 第6-7页 |
(二)文学阐释介绍 | 第7页 |
(三)冯评《聊斋志异》的文学阐释研究基本状况 | 第7-9页 |
一. 冯评《聊斋志异》的文学阐释方式方法 | 第9-22页 |
(一)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文学阐释概况 | 第9-12页 |
(二)冯评《聊斋志异》的独特的文学阐释方式 | 第12-15页 |
(三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具体的文学阐释方法 | 第15-22页 |
二. 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文本的文学阐释 | 第22-38页 |
(一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主题的文学阐释 | 第22-27页 |
(二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题材内容的文学阐释 | 第27-29页 |
(三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语言的文学阐释 | 第29-32页 |
(四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结构的文学阐释 | 第32-35页 |
(五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文法、笔法的文学阐释 | 第35-38页 |
三. 冯评《聊斋志异》的文学阐释价值 | 第38-41页 |
(一)冯镇峦对《聊斋志异》的整体把握的宏观阐释视角 | 第38页 |
(二)丰富了《聊斋志异》的文化内涵 | 第38-39页 |
(三) 提升了《聊斋》的文学品位 | 第39页 |
(四)确立了“有意作文”的阐释立场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附录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