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导论 | 第7-13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(二)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(三) 本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一、当前我国大众传媒低俗化的表现及特点 | 第13-23页 |
(一) 大众传媒低俗化表现 | 第13-20页 |
(二) 大众传媒低俗化特点 | 第20-23页 |
二、大众传媒低俗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| 第23-29页 |
(一) 导致未成年人人生观出现功利主义倾向 | 第23-24页 |
(二) 导致未成年人审美观出现模糊单一倾向 | 第24页 |
(三) 导致未成年人人格发展出现游离化倾向 | 第24-26页 |
(四) 导致未成年人行为能力出现异常化倾向 | 第26-27页 |
(五) 导致未成年人的不良反应甚至走向犯罪 | 第27-29页 |
三、产生大众传媒低俗化的原因 | 第29-32页 |
(一) 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是产生大众传媒低俗化的国际背景 | 第29页 |
(二) 传媒业市场化运作是产生大众传媒低俗化的经济根源 | 第29-30页 |
(三)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是产生大众传媒低俗化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| 第30页 |
(四) 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是产生大众传媒低俗化的主要原因 | 第30-31页 |
(五) 政府监管不力是产生大众传媒低俗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| 第31-32页 |
四、消除大众传媒低俗化对未成年人影响的策略 | 第32-44页 |
(一) 国家机关要加强传媒业的立法力度和执法力度 | 第32-33页 |
(二) 社会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净化大众传媒外部环境 | 第33-38页 |
(三) 充分发挥家庭的“第一学校”的作用 | 第38-40页 |
(四) 学校要担负起重要的教育主渠道的重任 | 第40-42页 |
(五)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 | 第42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