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稻瘟病菌相关基因CAMK和CHK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3-38页
   ·稻瘟病与稻瘟病菌第13页
   ·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第13-17页
     ·孢子萌发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附着胞的分化和成熟第14页
     ·侵入栓形成和侵入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侵入后的菌丝扩展与营养利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产孢与再侵染第16-17页
   ·稻瘟病菌的重要功能基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参与产孢过程的基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附着胞分化相关基因第18页
   ·影响附着胞分化的物理化学因子第18页
   ·寄主表面理化信号的识别和信号传导过程及相关基因第18-25页
     ·胞外信号的识别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信号的跨膜第19页
     ·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第19-25页
   ·附着胞的成熟与膨压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基因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甘油合成相关基因第26页
   ·侵入栓形成及侵入相关基因第26-29页
     ·侵入后营养利用及菌丝扩展相关的基因第28页
     ·CLTA1 基因第28-29页
   ·其它致病性相关基因第29-34页
     ·基因表达的调控第32页
     ·转录激活因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稻瘟病菌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及数据库的开发利用第33-34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、内容和意义第34-38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(见图)第37-38页
第二章 材料和方法第38-49页
   ·CAMK 和CHK1.同源基因的确定及序列比对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稻瘟病菌菌株及培养条件第38页
     ·细菌菌株及培养条件第38页
     ·菌丝的收集第38页
     ·CTAB 法提取DNA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常规PCR、长片段PCR(>5kb)与RT-PCR第39-40页
     ·PCR 产物的克隆第40页
   ·CAMK 和CHK1 序列测定第40页
   ·DNA 克隆程序第40-43页
   ·CAMK 基因和CHK1 基因敲除及突变体功能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 ·基因置换载体CAMK: HPH 和CHK1: HPH 的构建第43页
     ·互补载体的构建第43页
     ·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第43-47页
   ·大麦和水稻上的致病性测定第47-49页
     ·生长速度与产孢量第47页
     ·附着胞的诱导第47页
     ·洋葱表皮上的侵入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融合载体的构建第48页
     ·稻瘟病菌eGFP 转化子的荧光观察第48-49页
第三章 CAMK 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49-63页
   ·CAMK 基因的序列比对第49-52页
   ·CAMK 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目标置换过程第52-54页
     ·载体构建策略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基因的目标置换过程第53-54页
   ·ΔCAMK 突变子的获得第54-55页
   ·对 CAMK 进行 Southern 分析第55页
   ·ΔCAMK 突变子表型分析第55-59页
     ·ΔCAMK 突变子的菌落形态第56页
     ·Guy11 和ΔCAMK 突变子对大麦的致病性测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·ΔCAMK 突变子的生长速度第57页
     ·ΔCAMK 突变子的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速度比较第57-58页
     ·ΔCAMK 菌丝产生附着胞第58-59页
   ·洋菜表皮穿透实验第59-60页
   ·CAMK 基因时空表达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载体构建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转化子的荧光表达第61页
   ·T-16 的基因互补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第61-62页
   ·CAMK 基因的意义第62-63页
第四 章CHK1 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63-73页
   ·CHK1 基因的序列与分析第63-68页
     ·CHK1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66页
     ·CHK1 基因置换载体的构建第66-67页
     ·ΔCHK1 突变子的获得第67-68页
   ·ΔCHK1 突变子表型分析第68-73页
     ·ΔCHK1 突变子的菌落形态与生长速度第68页
     ·ΔCHK1 突变子在UV 照射后的生长测定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在16℃时,Guy11、ET 和ΔCHK1 生长速度测定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突变子ΔCHK1 对大麦的致病性测定第70-71页
     ·CHK1 基因的意义第71-73页
第五章 讨论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6页
附录第86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作者简介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岛棉再生体系的建立及SATI基因遗传转化初步研究
下一篇: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生长影响因子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