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旱区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及其模拟分析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2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7页 |
| ·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| 第17-18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8页 |
| ·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0-22页 |
| ·地质概况 | 第22-26页 |
| ·地下水补径排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系统及地表能量平衡系统分析 | 第28-45页 |
| ·水循环 | 第28页 |
| ·降雨蒸发特征 | 第28-29页 |
| ·地表水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地表水源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·地表能量平衡系统分析 | 第35-45页 |
| 第四章 地下水系统分析 | 第45-50页 |
| ·结构特征 | 第45页 |
| ·输入输出特征 | 第45-46页 |
| ·功能特征 | 第46-47页 |
| ·边界和环境特征 | 第47-48页 |
| ·区内用水特征 | 第48页 |
| ·开发潜力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第五章 全流域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0-66页 |
| ·概念模型 | 第51-57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57-58页 |
| ·求解方法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| ·校正和识别 | 第59-62页 |
| ·校正灵敏度分析 | 第62-65页 |
| ·模型验证 | 第65-66页 |
| 第六章 地下水库人工调蓄可行性分析 | 第66-90页 |
| ·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技术措施 | 第66-67页 |
| ·成库条件分析 | 第67-70页 |
| ·调蓄水源 | 第70-74页 |
| ·极限蓄水能力 | 第74-79页 |
| ·水更替条件分析 | 第79-88页 |
| ·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分析 | 第88-90页 |
| 第七章 地下水库调蓄功能模拟分析 | 第90-110页 |
| ·地下水库调蓄功能模拟总体思路 | 第90页 |
| ·预测年份情况分析 | 第90-95页 |
| ·无回灌时地下水库调蓄功能模拟分析 | 第95-99页 |
| ·有回灌时地下水库调蓄功能模拟分析 | 第99-105页 |
| ·有无回灌时对比分析 | 第105-109页 |
| ·各典型年地下水库调蓄过程 | 第109-110页 |
| 第八章 两水联调分析 | 第110-113页 |
| ·联合调度过程 | 第110-111页 |
| ·联合调度的效果 | 第111-113页 |
|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3-116页 |
| ·主要成果 | 第113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113-114页 |
| ·不足之处及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6-121页 |
| 附图 | 第121-128页 |
| 致谢 | 第128-12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