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游客管理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游客管理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·游客管理研究评析 | 第16页 |
·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6页 |
·游客的范畴界定 | 第19-20页 |
·游客管理的内涵 | 第20-24页 |
·游客管理的定义 | 第20页 |
·游客管理的作用 | 第20页 |
·游客管理的内容 | 第20-24页 |
·利益主体理论与游客管理 | 第24-26页 |
·利益主体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利益主体理论与游客管理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| 第26-42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现状研究 | 第26-40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现状调研实施 | 第26-27页 |
·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及其他调查结果总结 | 第27-36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现状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不良状况原因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游客管理相关主体严重缺位 | 第40页 |
·利益主体的利益体现不充分 | 第40页 |
·对游客管理的认识和管理力度不够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模式构建 | 第42-50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游客管理模式构建的目的 | 第42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游客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| 第42-43页 |
·利益主体平等原则 | 第42页 |
·利益主体互利原则 | 第42-43页 |
·利益主体协作原则 | 第43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的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的利益主体 | 第43-45页 |
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| 第45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岳麓山游客管理模式构建 | 第45-48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岳麓山游客管理模式 | 第45-47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游客管理模式中的主体关系协调 | 第47-48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游客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保障 | 第48页 |
·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游客管理模式实施的优点 | 第48-50页 |
·能实现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基础上的游客管理高效化 | 第48-49页 |
·能实现游客利益基础上的利益主体多赢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管理优化措施 | 第50-58页 |
·重视游客管理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地位 | 第50页 |
·强化游客在游客管理中的地位 | 第50页 |
·明确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 | 第50页 |
·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 | 第50页 |
·充分体现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需求 | 第50-51页 |
·重视旅游规划中的游客管理因素 | 第51页 |
·进一步巩固游客安全管理工作 | 第51页 |
·强化游客时空分布管理 | 第51-52页 |
·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| 第52-55页 |
·游客服务期望管理 | 第52页 |
·强化游客体验质量 | 第52-53页 |
·提升服务人员服务水平 | 第53-55页 |
·游客行为的引导与管理 | 第55-57页 |
·游客行为的引导 | 第55页 |
·游客行为的约束管理 | 第55-56页 |
·对游客行为的激励管理 | 第56-57页 |
·完善游客管理机制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录A:调查问卷 | 第63-6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